本網訊 “通知,通知,今天縣里面信用社的同志到我村開展特惠貸政策宣傳,請有意向的村民到村委會來咨詢……”。一大早,丹寨縣龍泉鎮展良村黨支部書記陳仁先就來到村委會廣播室,通過“寨寨響”廣播設備向全村群眾宣傳特惠貸辦理信息。
2016年底,丹寨縣為了更好地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將精準脫貧的各項政策及時傳遞給廣大群眾,特別是邊遠地區文化程度低的貧困群眾,政府投入了300多萬元,搭載上貴州省廣播電視網絡“廣電云”村村通建設平臺,全面啟動實施全縣“扶貧宣傳廣播寨寨響”建設工程,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大數據”服務精準脫貧工作。在全縣30戶以上集中居住的所有自然寨內建設“寨寨響”廣播系統,計劃在2017年全部完成800套廣播終端的安裝任務,到時,將惠及全縣115個行政村407個自然寨的10多萬名群眾,形成了以縣、鄉、村為主,同頻共振的三級聯動廣播覆蓋網。
今年年初,龍泉鎮展良村剛剛完成8臺扶貧廣播系統的安裝,覆蓋各個自然寨,安裝完成后,村里的防火宣傳、農業科技、優惠政策、招工信息等,全都由“寨寨響”廣播反復宣傳,告別了以往宣傳通知“盲點”的問題。展良村黨支部書記陳仁先告訴記者:“以前,我們有什么通知信息,都是靠電話或者大家一個傳一個的通知,知曉率不高,有時候,宣傳還變了味,老百姓不能精準地掌握縣里面的政策,現在,我們在喇叭上一喊,大家都聽得到,效果非常明顯”,廣播安裝后,由該村文書擔任起廣播員,除了宣傳縣委、政府的優惠政策外,還轉播中央、省、州的廣播節目,特別是群眾感興趣,愛聽的娛樂節目,村民們一邊干活、一邊收聽廣播,在精神文明和民生政策方面有了雙重優惠。
“現在,我們寨子頭越來越熱鬧了,處處是歌聲,每天下午,我們就到活動室門口跳廣場舞,真的是太好了。”村民王麗英高興地說。
在龍泉鎮得祿村,該村針對部分群眾聽不懂漢語的實際,在播放相關政策內容,特別是扶貧項目優惠政策時,村里還采取苗語加漢語的“雙語”廣播方式,向村民及時宣傳,“我們農村婦女很多不識字,又聽不懂漢語,很多政策想了解,但是又聽不太懂,現在文書他們拿苗語來講,我們就清楚了縣里面的政策了。”村民雷永芝高興地說。
得祿村還是丹寨縣的地質災害隱患村,有了廣播的宣傳,在面臨突發情況來臨時,村民們能及時獲知險情并做好防范工作。“以前,我們村就出現過類似情況,一下暴雨,通知村民,都是村干幾個一家家敲門,寨子多了大家居住又分散,有時候手忙腳亂的,現在有了廣播,我們放心多了,安全有了保障”。龍泉鎮得祿村文書左長安說。
從行政村到村民小組、從苗家小寨到田間地頭,丹寨縣廣大農村,處處縈繞著好聲音,目前,該縣已完成了6個鄉鎮的109個行政村廣播終端安裝調試,預計在今年11月以前,建成縣級廣播1個,鄉鎮廣播平臺6個,村級廣播平臺115個和407個30戶以上自然寨800個廣播系統終端,并通過驗收。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丹寨分公司總經理顧業軍告訴記者:“寨寨響工程,不僅是惠民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極大的滿足了農村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我們黨的惠民政策傳遞到千家萬戶,進一步縮短了社會與他們之間的距離,營造了良好的扶貧氛圍,助推了全縣人民脫貧攻堅,同步小康進程。”(黃曉海 張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