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杭州市拱墅區小河街道副主任朱章堯、拱墅區人社局副局長王世明要到黃平縣平溪鎮開展幫扶調研活動。并召開座談會,朱章堯一行在聽取了平溪鎮相關負責同志就該鎮扶貧、黨建、教育、道路建設等工作進行詳細的介紹后,深入的了解該鎮急需要解決幫扶的內容,現場與平溪鎮政府簽訂了對口幫扶協議書,內容涉及人才交流、產業合作、新農村項目建設等工作。
座談會結束后,朱章堯一行在該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長嶺村村“兩委”活動室,通過聽取該村村支書吳舉介紹,詳細了解該村基本情況和村“兩委”活動室建設情況。
聽說解放前,有一個叫鄧十萬的人,當時流傳是貴州省最富的人,而且就是平溪人,他原名鄧廷杰,因有十萬銀子,有十萬挑耕地,所以叫鄧十萬。據介紹,關于鄧十萬,平溪鎮有個現代名士楊正榮曾作詩 “聲名十萬傳四方,田地千頃經農桑。九寨鄉民尊共主,八溪鄰近少饑荒。彩燈輝煌星辰黯,房宇巍峨驚玉皇。昔日煙柳繁盛地,唯余基石臥殘陽。”一首,對其進行了評述。平溪鎮歷史人物鄧十萬一下子就吸引了朱章堯一行,隨后大家一起來到長嶺村石貴組,鄧十萬遺址觀看。遺址上還能清晰看到屋基是由厚重的石條打制而成,依稀可見石頭打制成的六角形石碓,走在一塊塊石梯上,院子里一排排石塊,再加上周圍一顆顆散長的常綠楓、紅豆杉等古樹,一步一景,仿佛看到了此地昔日的萬分繁華。如果這里旅游開發起來就好了,大家紛紛感嘆道。
來到翁巖村,走進村“兩委”活動室,聽說這里即將要拆掉重建,朱章堯取出手機照了幾張相片。據該村支書黃峰介紹,該村村“兩委”活動室于2000年修建,兩層樓,因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就漏雨,加之面積窄,現已無法滿足當地村“兩委”活動辦公的要求,急需修建一個新的辦公樓。現已通過縣衛計局幫扶20萬,村里整合資金6萬,共26萬,已完成征地等前期工作。該鎮黨委書記李拓說,翁巖村將要建成面積為400平方米,兩樓一底的村“兩委”新辦公樓,預計投入資金60萬,現在正多方尋求資金,該村“兩委”新辦公樓于12月建設施工,預計于2018年6月底投入使用。當了解情況后,朱章堯表示,將及時把信息反饋到小河街道辦事處。
在平溪,各村通組公路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朱章堯一行的車子穿梭于各村寨之間,通組公路形成各村寨溝通交流的網線,拉進了距離,為各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在翁巖村棉花溪通組公路上,朱章堯一行下了車實地走了一段距離,通過該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的介紹,詳細了解全鎮通組公路建設情況。
返回途中,朱章堯一行對平溪鎮扶貧、民生等工作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說,“平溪鎮與小河街道要加強聯系,強化兩地的溝通和合作,努力走出一個新時代的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杭州市拱墅區小河街道幫扶平溪鎮10萬元用于該鎮街道建設;105萬元修建該鎮翁巖村棉花溪至猴田組通組2公里建設,現已完成新挖路基,即將開始硬化;50萬元幫扶該鎮翁巖小學校舍建設;幫扶共計165萬元。平溪鎮黨委書記李拓說:“小河街道的幫扶不僅讓該鎮發展注入了發展資金,還實現了平溪鎮與外面發達城市搭建出了一座聯系溝通的橋梁,為該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創造出了新時期里良好的發展機遇。”(李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