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天產蛋80多個,收上來的雞蛋能賣1.2元一只,一天收入100多元,都是現錢。”黎平縣肇興鎮夏格村村民蘭明興高興地對記者說道。
這位加入綠殼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不久的貧困戶,和許多其他的貧困戶一樣,開始嘗到了“1244”綠殼蛋雞工程的甜頭:一個綠殼蛋雞產業,2個雞舍,400只綠殼蛋雞,4萬元年收入。作為該工程的主要實施單位,貴州省政協秘書長李月成給記者介紹說:“400只雞是貴州省政協根據實際情況測算的結果,我們算過一筆賬,按最低1.2元一枚雞蛋來看,養400只雞是農戶能夠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做好了年收入就能達到4萬元以上,這也就說明精準扶貧到戶工程成功了。”
在夏格村,養雞到戶已經成為合作社開展的主要模式。如今的合作社,已經成功建成100多個雞舍,共有綠殼蛋雞12000羽,每個貧困戶養雞300只左右,日均收入120元以上。而這距離“1244”綠殼蛋雞工程實施啟動,也只剛剛用了半年時間。
半年的時間出成果,貴州省政協著實花了大力氣。為了綠殼蛋雞既能讓困難群眾養,也能讓群眾得實惠,貴州省政協協調貴州省交通廳以及貴州省公路管理局改建25公里公路主干道,大大改善了沿線6個鄉鎮10余萬人的出行條件。在水利建設、電力建設、城鎮建設等方面亦投入甚多。
2016年,貴州省政協幫助黎平縣成功申報2016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獲得國家2000萬元建設經費支持。電商引進來,綠殼蛋雞的銷售節節升高。第一個月銷售收入達到6萬余元,第二個月達到了9萬余元,銷售收入仍在不斷增長。
這讓夏格村村支書嬴文修松了一口氣。銷路不用發愁,他這個村支書兼合作社董事長,有更多的時間考慮合作社的管理運營。“現在加入的貧困戶越來越多,養雞也包干到戶,初具規模,下面就想精細化一點,綠殼的,紅殼的,大的,小的,都會區分開,不同的規格有不同的價格。”嬴文修對記者說道,“現在合作社按公司來經營,統一購買飼料、雞苗,統一收購農戶手里的雞蛋,多勞多得,大家積極性非常高。”
“精細化”經營也獲得了貴州省政協的大力支持。為了保障綠殼蛋雞能夠不愁賣、賣出好價錢,貴州“1244工程”發展有限公司承擔了這個主要任務。貴州“1244工程”發展有限公司由貴州省政協倡導設立,目前已經完成工商注冊。“從合作社那里收購來的雞蛋,經“1244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包裝、貼牌,不僅在線上銷售,線下也打開了珠三角、香港、澳門市場。”該公司董事長張黔明說道。
有產出、有銷路,貧困戶——合作社——“1244工程”發展有限公司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值得一提的是,貧困戶不用承擔任何市場風險,雞蛋由“1244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和合作社包銷。“馱馬不釘掌,賺得都是干凈錢。”貴州省政協秘書長李月成在多個場合說道。
李月成表示,檢驗貴州省政協辦公廳精準扶貧到戶工程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貧困戶每年都有4萬元以上的現金收入。“貧困群眾可以天天賣雞蛋,天天有錢進,天天見到真金白銀,就會有熱情,脫貧的志氣就來了,離脫貧也就不遠了。”李月成說。(陳勇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