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凱里工務段業余通訊員葉志權
本網訊 他勤奮、樂觀、積極、向上,臉上總是充滿著爽朗的笑容。他叫葉志權,是凱里工務段一名業余通訊員。他勤懇做事,誠懇做人,用熱情、真誠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多次被原貴陽鐵路分局評為“優秀通訊員”,2013年,他撰寫的文學作品《小站人:扛起責任與大愛》榮獲貴州省第十一屆“新長征”職工文藝創作報告文學一等獎,受到一線干部職工的喜愛。
葉志權在采風
葉志權在采風
葉志權從走上工作崗位起就立志要成為一名業余通訊員。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中,他發揚“釘子精神”,擠時間認真練習寫稿,不斷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他還虛心向路內外報社老師和身邊同事請教,全面掌握寫作技能。1990年從事宣傳工作后,他更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休息時間、上班下班的路上都是他采風,觀察生活的時間。
2012年,全段掀起“三線”建設高潮,為了弘揚企業文化,葉志權與其他同事密切協作,完成了段歌《激情飛揚》,“穿苗嶺,越侗鄉,迎來朝霞送走夕陽,求真務實,創新奉獻,夯實基礎,我們挺直脊梁……”這首歌的創作,是他多年來對全段職工思想、一線環境、現場氛圍等眾多素材情感綜合后又提煉的精華。當聽到全段干部職工在各種儀式、活動時高唱這首歌時,他就更加堅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能夠用筆桿子為單位做些貢獻,是葉志權參加工作38年來最大的心愿。寫作,對他的鋼軌人生是一種磨礪,他視文字為自己一生的好“伙計”。
葉志權在寫稿
葉志權在寫稿
葉志權經常深入到一線與職工近距離接觸,與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從中了解職工,宣傳職工。重點謳歌他們常年舍小家、顧大家,在貴州高原侍弄鋼軌、設備的奉獻精神;述說工務職工守護著山區鐵路也守護著寂寞,堅守在大山溝,駐守在偏僻、邊遠小站的堅強意志;贊美工務職工辛苦、粗獷,甚至淳樸、善良的人格魅力。為搜集工務職工在平凡工作中不平凡的事跡,葉志權“命令”自己長年穿梭在全段管內的每一個工區,把一腔摯愛與深情,融入鋼軌人生中。深入一線采風,他為自己的業余創作搜集到無比珍貴的第一手素材,進而寫出了許多新聞作品,讓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工務職工所從事的工作是高尚的,傳揚了山區鐵路守護神的艱辛與奉獻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工務職工的知名度。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白天,葉志權一邊工作一邊采訪,用文字和相機留下每一個有著美好回憶的場景,常常晚上伴著一盞孤燈,坐在電腦桌前敲擊鍵盤,一坐就是幾小時,經常搗鼓到深夜。頭昏了,用冷水洗洗臉又繼續寫作。他給自己訂下了幾條規定:一是勤于筆耕;二是寫真人真事,現場采訪決不閉門造車;三是不怕路途遙遠。自1986年至今,葉志權已在《人民鐵道》、《西南鐵道報》、《人民日報》、《貴州日報》、貴州省廣播電臺等路內外20多家報刊臺發表消息、通訊、散文、小說、詩歌等稿件1000余篇。這些年,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付出,也讓他從當初稚嫩的“寫手”逐步成長為全段干部職工稱道的筆桿子。
身邊的同事這樣評價:葉志權在寫作中非常認真嚴謹,有強烈的責任心,真抓實干,大小事情總是身先士卒,謀篇有思路、寫作有成績,對待職工有感情,是一名優秀的業余通訊員。
小站職工一提到葉志權總是贊不絕口:他不僅工作敬業,更讓我們佩服的是他對業余寫作充滿了熱心和愛心,只要是深入一線、只要是有素材,他都能及時宣傳報道,這種勤奮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一線職工學習。
葉志權女兒對筆者說:爸爸整天總在忙著寫身邊的人和事,不管是白天、晚上還是節假休息日,基本都因為寫作顧不了其他,但我不埋怨爸爸,我理解他、支持他,希望他今后的業余寫作的道路上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為他的勤奮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劉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