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交通運輸局 楊曉燕 潘光遠
提要:
“走進黔東南,尋覓苗鄉探訪侗寨,賞明清建筑,浴魏晉遺風。”黔東南,一片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一座疲憊心靈棲息的家園,一個令人無限向往的地方……
黔東南州交通運輸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交通引領經濟”發展戰略,搶抓機遇,奮力拼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跑出“加速度”;立體交通格局成型,為改善民生、增加就業、保持全州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大美黔東南,群眾真正走上“小康路”。
加速發展 跨越突破
近年來,黔東南交通發展成就顯著,集中體現為“跨越、突破、提升”,即:以公路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運輸業加速發展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大跨越。“十二五”期間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902億元,是“十一五”的2.96倍,其中,公路、水路建設完成投資593億元,是“十一五”的2.2倍,超過“十二五”規劃目標93億元,為拉動黔東南州以投資為主導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交通項目建設實現新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州公路總里程達2.95萬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了約4000公里,全州等級以上公路所占比例由“十一五”末的32%提升至64%。建成8條高速公路608公里,形成6個出省出境通道,高速公路總里程達813.5公里,是“十一五”末的2.4倍,占全省總里程的六分之一,全州提前2年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目標。實施國省道改造項目34個1013.7公里,普通國道二級以上標準達50%。建成旅游公路473公里、縣鄉公路改造工程534公里、通村瀝青(水泥)路13032公里,新增加2107個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實現了91.9%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較“十一五”末提高69個百分點。
5年來,建成18個二級以上汽車站、149個鄉鎮客運站、2243個農村招呼站。開工建設都柳江從江、大融、郎洞、溫寨4級和清水江旁海、平寨2級航電樞紐工程,從江航電樞紐首臺機組發電,填補了全省航電樞紐工程的空白。建成白市庫區四級航道50公里,改寫了黔東南州無高等級航道的歷史。建成鄉鎮渡口177個、便民碼頭9個、渡改橋23座;建成凱里黃平機場;建成貴廣、滬昆高鐵,鐵路營運里程達476公里,較“十一五”末新增282公里,黔東南州步入了高鐵時代,是全省率先建成高鐵的三個市州之一。通過公路、水路、鐵路、民航四位一體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黔東南州交通條件顯著改善,干支結合、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形成。
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新突破。頒布實施《黔東南州農村公路條例》,進一步規范農村公路管理工作。成立農村公路鄉鎮管理機構,實現覆蓋率達100%。完成15個縣市瀝青拌合站建設,降低日常養護及路面大中修成本10%以上。引進全省首臺農村公路智能檢測車,快速準確計算路面破損率等路面技術狀況指標(PQI),提升農村公路檢測智能化水平,落實農村公路小修保養資金2.02億元。推進國省干道養護體制改革,實現事前養護、預防性養護和市場化養護,完成國省道及農村公路油路大中修1061公里、安保工程2252公里、危橋改造226座,實施農村公路生命防護工程2208公里。加大超限運輸車輛查處力度,公路惡性超限運輸率控制在3.5 %以內。2015年底,全州國省干道優良率達71.2%,縣道PQI中等路率達56%,鄉道PQI中等路率達52%,村道好路率61%,公路整體通行能力顯著增強。
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實現新提升。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實現“一市十四縣”全域公交,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州公交一卡通。截止2017年5月5日,全州有公交車 580 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 223 輛,新能源公交車比例為 37.48 %。開通公交線路74 條。農村客運車輛2779輛44076座、客運班線路588條,實現88%的建制村通客運班線。擁有經營性載貨車19877輛、44061噸,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28%和18%。
2017年4月, 黔東南州“通村村”智慧交通云平臺(試點)正式在全州16個縣(市)推廣。該平臺是專門用于農村客運的一款APP,被譽為農村版“滴滴打車”。可以預約農村客運班車、校園網巴士,預約包車,預約城市出租車,還可以預約鄉村快遞,并能實現網上支付。交通大數據給群眾的出行和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富裕路》 榕江縣平江鎮至平永段公路 李長華 攝
大道暢通 百業興旺
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民航線路,逐漸編織成網,在苗鄉侗寨間穿梭,縮短了與外界聯系的時空距離。交通條件的改善,助推旅游“井噴式”發展,黔東南已形成以凱里為游客集散中心,鎮遠古城景區、西江千戶苗寨景區、環雷公山景區、黎平肇興侗寨景區等景點景區多點開花、相互促進的旅游發展態勢。2017年元旦期間,黔東南州共接待游客161.69萬人次,同比增長38.23%;旅游綜合收入10.50億元,同比增長42.86%。2017年“五一”小長假,全州共接待363.01萬人次,同比增長36.22%;旅游綜合收入22.21億元,同比增長44.63%。立體交通日益完善,大量游客進入黔東南州旅游便捷快速,游客增加明顯。
一條條公路的竣工使苗侗山區的產業發展迎來了春天。公路兩側變成了經濟帶、產業帶和物流帶。在農業園區、小城鎮,康莊大道縱橫交錯,富裕起來的農民們騎摩托車、開轎車、開貨車,行駛在整潔平坦的道路上。公路在給群眾的交通出行、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農業產業化的帶動和輻射能力明顯增強,日漸興起的養殖業、漫山遍野的茶園葡萄園、初具規模的大棚蔬菜、碩果累累的草莓基地……公路建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凱里市開懷街道養朵村村民宋時平自信地說,從2012年養朵村通村油路開通后,至今他共養殖了2萬余尾的中華鱘,年純收入達18萬余元,家里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達到了小康水平。他的中華鱘養殖場現在是貴州省水產研究所“清水江野生鯉魚保重選育”項目實施點,發展前景將會一片大好。
“村里通了油路,我用面包車跑農村客運,一個月可以掙五六千元。”凱里市大風洞鄉碗寨村的潘正勇滿面笑容地說道。
福泉市鳳山鎮涼水井村吳國華開著農用車,在駛過連接爐山鎮偉勇村白嘎組與黔南州涼水井村的“連心橋”時感激地說:“托凱里市的福,我們福泉人現在能開著車拉東西到爐山、鳳山去賣,做點生意了。”
“交通方便了,我返鄉創業更有信心,現我養豬500多頭,發展養豬不愁銷路。”正在給豬喂食的貴州省“榕江縣雙益生豬循環養殖場”負責人姚本亮如是說。高鐵開通,高速建成,旅游路、業產路連通成網,便捷的交通給農民發展種植、養殖及加工業提供了交通運輸保障,廣大農民依托便利交通發展種植、養殖及加工業而走上脫貧致富。
榕江縣兩汪鄉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經濟產業,以黨員帶動助推產業發展,借脫貧攻堅政策推動擴大村級經濟規模。2016年白茶基地面積已達到1700畝,年度產茶4000斤,收入180余萬元。該鄉計劃在2017年突破5000畝白茶種植目標,力爭在2020年,擴大種植白茶2萬畝,年度產茶量達50萬斤干茶,產值預計達2億3千萬元。通過茶葉產業發展,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為全面實現脫貧奔小康奠定牢固基礎。
五年來,黔東南州著力補齊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短板,發展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交通瓶頸實現重大突破。貴廣高鐵、滬昆高鐵境內通車里程接近全省一半,邁入了高鐵時代;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占全省六分之一,實現縣縣通高速;凱里黃平機場建成通航,黔東南州成為全國少數擁有兩個支線機場的市州之一;白市庫區四級高等級航道建成通航,都柳江從江、大融兩個航電樞紐工程機組并網發電,填補了貴州省航電一體化開發的空白。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建成,助推黔東南州經濟發展提速進位,2016年,黔東南州生產總值增長 13.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4%,各項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從江縣開通城市公共汽車,岜沙漢子喜乘公交
揚帆起航 戮力前行
黔東南州境內列入《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加密規劃)》的項目共計1559公里,其中已建成813公里,“十三五”期還需建設16條746公里(黔東南州牽頭實施的8條441公里)。目前,16條高速公路(5條省高,11條地高)項目已全部委托開展工可編制等前期工作,部分項目已實現開工建設。
為加快凱里都市經濟圈、黔東、南部三大板塊發展,2016年黔東南州啟動凱里至都勻、三穗至鎮遠、錦屏敦寨至黎平、三穗至青溪、鎮遠至黔東濱河路、下司至麻江等6條一級公路(兼城市快速通道)PPP模式招商工作。
2017年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下達黔東南州交通運輸局國省干線改造項目9個共282公里(續建項目5個,新開工4個“建養一體化”第一包項目)。續建項目G211臺江至南宮、臺江南宮至小丹江等5個國省干線續建項目178公里正在加快建設,所有項目年內將全部建成。“建養一體化”第一包項目招標的國省干線新建項目9個304.6公里已完成一體化服務采購及設計招標工作,S311劍河至五河、S201岑鞏縣羊橋至朱家場、S103施秉打礎巖至鎮遠羊場及S405劍河堡子至圭類灣公路4個113.5公里已進場施工。
全州列入“十三五”通村瀝青(水泥)路項目庫的項目有6164公里,已建成4031公里,剩余597個項目2133公里已納入2017年計劃并已開工建設,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56117萬元,2017年底全部建成,實現全州建制村100%通暢目標;撒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已開工項目88個253公里,累計完成投資6506萬元;窄路面加寬已開工項目104個273公里,累計完成投資2929萬元;縣鄉道改造已開工建設302.3公里,建成159公里。
錦屏縣平略鎮歸隧段通村水泥公路。李長華 吳德昌 攝
凱里綜合客運樞紐一期工程(A地塊)已完工,二期工程B地塊土地已落實,并已啟動建設。天柱縣級客運站完成主站房施工,形象進度達90%,錦屏縣級客運站已完成站房主體工程,鎮遠、黎平縣級客運站已完成招投標工作并已于2016年底實質性開工建設,三穗綜合客運樞紐完成PPP招標工作,已于2016年10月12日開工建設;29個農村客運站正在抓緊開展項目前期工作,上半年將陸續開工建設,確保年底實現所有鄉鎮均擁有客運站的目標。
都柳江從江、大融、朗洞、溫寨四級航電樞紐工程完成形象進度分別為97%,96%,69%,70%。后續的永福、紅巖(合并了榕江)、寨比梯級的工可設計報告編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清水江旁海、平寨航電樞紐加快推進,形象進度分別達24%、14%。
凱羊(凱里至丹寨羊甲高速)丹寨縣境內石橋段的高速公路與農村公路交相輝映,景色如畫。
科學謀劃 再創新篇
“十三五”期間,黔東南州交通運輸局以“打好扶貧攻堅戰,走出交通發展新路”為主線,突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主戰場,以“加速通道建設、完善水陸路網、構建交通樞紐、提升運輸能力、服務小康建設”為宗旨, 以綜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廉政交通“六個交通”為引領,按照“高速公路聯網覆蓋、國省干線提等升級、農村公路提質達標、水路運輸通江達海、綜合樞紐便捷暢通”的總體規劃,全力構建“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干線為支撐、縣鄉道為脈絡、小康路為基礎”的公路路網體系,扎實推進內河水運發展,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水平,重點推進鐵路民航建設,全面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十三五”期間,黔東南州交通運輸工作重點推進以下“九大工程”:一是實施高速公路聯網覆蓋工程;二是實施國省干線提等升級工程;三是實施城鎮化重點交通工程;四是實施農村公路提質達標工程;五是實施水路運輸通江達海工程;六是實施綜合樞紐便捷暢通工程;七是實施快遞網點及物流園區工程;八是實施 “交通云”大數據工程;九是實施鐵路民航加密工程。到2020年,全州交通運輸發展將實現“一增長、二建成、三突破、四提升”,全面建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使黔東南州作為“橋頭堡”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三黎高速(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錦屏縣進出口。李長華 吳德昌 攝
一增長:保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投資高位增長,以重點交通項目為抓手,力爭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800億元以上。
二建成:建成省“678”高速公路網規劃項目230公里,形成“內聯外通”的高速公路網。建成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6164公里,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村村通客運”目標。
三突破:普通國道提等升級取得重大突破;航電一體化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智慧交通取得重大突破。
四提升:實現綜合交通運輸銜接水平顯著提升;實現交通運輸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實現農村地區交通條件顯著提升;實現交通運輸系統軟實力顯著提升。
砥礪前行風帆勁 逐夢啟航創新篇。“十三五”時期,黔東南州交通運輸系統主動適應和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福祉,堅定信心,在決戰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