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初冬,走進錦屏縣河口鄉文斗苗寨,吊腳樓層層疊疊,鱗次櫛比,一條條寬敞而干凈的硬化水泥路,縱橫交錯的入戶青石板路,如同一條條蜿蜒交織的血脈和經絡,把家家戶戶串聯成一個整體。
“現在村里交通越來越便利,各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村里也開了10多家農家樂,平時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呢。”文斗村支書姜達榜介紹說。
文斗苗寨位于錦屏縣西部,民風淳樸,自然風光優美。歸錦屏縣河口鄉所轄,坐落在清水江南岸,距錦屏縣城水路30公里,現有400多戶,2000多人口均系苗族,百分之七十為姜姓,居住的全是木質吊腳樓,從文斗河邊舉目仰望,兩條青石板路尤如二條青龍宛延順坡登寨頭,這里有參天的古樹,古樸雄偉的寨門,數不清的大小碑刻,修筑考察的墳塋,數十座規模輝宏的宅基及大宅院的殘壁和清代古戰場防御工事石墻、哨卡卻依稀可見。
“在改革開放以前,村里的道路都是黃泥路,下雨的時候,道路坑坑洼洼;村里沒有路燈,天黑后到處漆黑一片。” 文斗村村民姜老伯說到。
為改善村容村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文斗村通過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和自籌資金,先后實施了排污管道、道路硬化、巷道亮化、飲水工程、產業發展、文娛陣地建設等多個項目。文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處處呈現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象。
“國家的惠農政策好,近年來,我們村有了致富路,上學、就醫、養老全不用操心,破舊的房子變成漂亮的小樓,狹窄的爛泥路變成寬敞的水泥路。”村民姜冠標高興豎起大拇指點贊。而文斗村僅是河口鄉依托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河口鄉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村莊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高標準完成裕和新區安置點、汽車站、幼兒園、村級綜合樓等民生工程。2018年完成9條通組公路27.34公里道路硬化,實施17個村太陽能路燈1899盞定點安裝,實現亮化工程全覆蓋。
結合該縣“夜郎明珠、有機錦屏”戰略定位,河口鄉緊緊圍繞錦屏“五大產業”發展要求,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通過發展油茶種植、稻田養魚、藥材種植、魔芋種植、生豬養殖等種養殖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此外,動員易地扶貧搬遷搬遷456戶,完成產業扶貧附屬設施產業路26.5公里。
在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河口鄉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計實施扶貧項目307個,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53.39%下降到12.71%。
砥礪奮進40年,苗鄉侗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寬敞的公路、明亮的路燈、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醫療服務......鄉村建設快速發展,農村面貌明顯改觀,交通條件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快速推進,教育、科教、衛生、文化各方面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社會保障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回顧光輝歷程,豪情滿懷,不忘初心;展望錦繡前程,信心百倍,繼續前進。
當前,錦屏縣河口鄉已進入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沖刺階段,該鄉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結合該鄉實際,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全力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條彰顯“夜郎明珠、有機錦屏”的特色發展新路。(潘江平 田浩呈)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