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父輩們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老家黃平到州府凱里是七十多公里,每天只有凱運司發出的兩三趟班車,錯過就只有等一天。為了不占用農田,公路更多是沿著山上走,山高坡陡,往往需要半天。要想一天往返一個來回,那是不敢想的事。遇到公路塌方,有再急的事情,也只有等待,耐心等待,別無他法。現在回家就再也沒有這種負擔了,凱施二級路穿過黃平,兩車道五十來公里就一個小時車程。余凱高速也早已通車,只要不怕過路費,四十多分鐘也就到了。在苗都客車站,每半小時就有一趟大巴發往黃平。就是晚上,也有出租車隨時可以出發。再也不用擔心在老家的父母,有個病痛,一頓飯功夫就可以趕到。公路的變化,黔東南每個地方都一樣,縣縣都已通高速,個個鄉鎮都是柏油公路,就連村村組組都有了水泥硬化路,這是任何一個黔東南人做夢也沒想到的。
今年,父親叫上全家人到重安黃猴村老家去上墳。吃了中午飯,不慌不忙去街上買好紙燭,上車七八分鐘就到了黃猴村。黃猴村老家寨子在半坡,老路是從寨子上面過,新路從寨子下面過,高速路從寨子中間過,老路新路被通村硬化路連接起來,四通八達。到重安鎮上和新州縣城,有農村運輸公司的面包車不定時的在跑,老家的人出門十分方便,再也不把出行當一回事了。
作為黔東南山區成長的人,我們都有深刻的記憶,覺得省城貴陽很遠,覺得長沙廣州更遠,北京上海簡直就是天邊。而現在便捷的交通,讓我們感覺這些城市都不再遙遠。前年帶著小孩去廣州長隆水上樂園,坐動車不到四小時。去年帶著父母去云南昆明,坐動車不到三個小時。今年和母親去武漢,也只是四個多小時。而就是到北京,動車也只要十個小時,以前坐綠皮火車,可是要一天一夜啊。路從天上來,現在除了動車,黔東南還有黎平,黃平兩座機場,到國內大城市更是便捷。
交通的極大改善,遙遠化作咫尺,恍惚間,城市仿佛又變小了。隨著時代變遷,我覺得連“走路”的詞義都有了微妙的變化。從前,我和父親走在鄉間小路上,“走路”即趕路,雙腿是“11路汽車”,是“交通工具”。而眼下“走路”更多是休閑散步或健身的意味了。
城市公交,十幾年前老家黃平只有羨慕凱里的份,現在黃平城關不僅早已開通了一路和二路公交,還開通了到機場和舊州古鎮的公交車。這不,再三動員,父親就是不愿到凱里來。他覺得,黃平的交通很方便,他能與老友經常外出小聚。
黔東南的交通今昔兩重天,僅是黔東南大發展的一個側影。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吧!隨著中國夢的逐步實現,到了改革開放五十年、六十年……展現在黔東南人面前的黔東南,將是一幅更為壯美的時代畫卷。到那時,“我眼中的黔東南”也是現在難以想象的吧!(王利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