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觀點
改變貧窮落后面貌 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大跨越
改革開放40年來,黔東南各族群眾積極投身到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偉大實踐中,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大跨越。2017年,全州總人口由1978年的304萬人增加到476萬人;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72億元,是改革開放初期的41倍;財政總收入達130億元,是改革開放初期時的303倍。發展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基礎設施有了大改善。長期以來,交通始終是制約黔東南發展的最大因素。在貴州省的交通發展史上,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鄉都在黔東南。改革開放后,國家加大對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十二五”以來,黔東南交通建設取得飛速發展,徹底扭轉了交通滯后狀況。
民族文化與生態環境相得益彰
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是黔東南的兩個“寶貝”,也是貴州的寶貝。這兩個寶貝相得益彰、天人合一,最能牽動人的鄉愁、撥動人的心弦。黔東南作為2018年央視春晚分會場,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驚艷國內外觀眾,迅速擴大了黔東南“朋友圈”。
第一,綠色生態是黔東南的靚麗底色。黔東南是全國重點林區,是長江、珠江上游的生態屏障。境內有5個國家森林公園和3個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是物種基因庫、生物大寶庫和中藥材天然倉庫。全州森林覆蓋率達67.37%,空氣負氧離子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2倍,城市(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長年穩居95%以上,境內2900條河流全部達到二類以上水質,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居貴州省第1位。>>>閱讀更多
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全面小康同步推進
長期以來,黔東南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大力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州各族人民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持續鞏固,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第一,我們在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方面成效顯著。堅持把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視、有機結合,各族群眾對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斷增強。一是全面加強民族文化保護傳承。通過地方立法,建立了最為嚴格的民族文化保護制度,出臺全國第一部農村消防法規、貴州省第一部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制定了《黔東南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施辦法》,持之以恒實施民族文化保護“四個一百”工程(培養100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高級人才、扶助100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拔尖人才、保護100幢具有民族歷史價值的典型民族建筑、保護100個重點民族文化村鎮),設立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扶持資金,持久推行民族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在大中專院校開設原生態民族文化專業,建設生態文化博物館,建立完善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機制。>>>閱讀更多
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 匯集后發趕超強大動力
黔東南州和全國全省一樣,40年來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靠的是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不斷匯集起加快發展、后發趕超的強大動力。
第一,在轉變政府職能上發力,著力營造最優發展環境。我們將聚焦激發活力持續推動行政權力大瘦身。堅持“簡”字當頭,堅決打破條條框框、砍掉繁文縟節,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深化項目審批改革,全面推動工程建設領域聯合勘驗、聯合審圖、聯合測繪、聯合驗收,實行多評合一、并聯審批,推廣容缺后補、綠色通道數字化審圖等便利措施,推動審批時限最短、效率最高、服務最優。我們將聚焦便民利企持續推動政務水平大提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