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黔行40年·黔東南篇
凱里新貌。李輝 攝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東南部
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
下轄16個縣市 州府凱里市
人口476萬人
境內居住著苗、侗、漢、布依、水、瑤、壯、土家等民族
航拍岑鞏縣水尾鎮黔東南大峽谷瀑布,游船仿佛在畫中游。楊云 攝
這里是全國重點林區
是長江、珠江上游的生態屏障
是物種基因庫、生物大寶庫和中藥材天然倉庫
全州森林覆蓋率達67.37%
烏壩河水庫。(丹寨縣水務局供圖)
這里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居貴州省第1位
空氣負氧離子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2倍
境內2900條河流全部達到二類以上水質
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發出了黔東南拒絕污染的最強音
從江縣加鳩鎮加水村金秋梯田風光(9月8日攝)。新華社發(黃萬鑫 攝)
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自然風光迷人,民族風情濃郁
是全球18個生態文化保護圈之一
被國際旅游聯合會評為
中國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
被國際合唱聯盟授予
“世界合唱之都”稱號
侗族大歌節。楊儀波 攝
2017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72億元
是改革開放初期的41倍
財政總收入達130億元
是改革開放初期的303倍
大美黔東南正以奮發的態勢實現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大跨越
凱羊高速。苗西明 攝
【交通建設大改善】
“十二五”以來
黔東南交通建設取得飛速發展
徹底扭轉了交通滯后狀況
在森林中蜿蜒穿行的丹寨縣通村公路。黃曉海 攝
目前,全州高速公路里程達813公里
占全省總里程數近七分之一
縣鄉村公路總里程29萬公里
到今年底可實現30戶以上自然寨硬化路全覆蓋
從凱里黃平機場登機的旅客。王永龍 攝
全州擁有凱里黃平、黎平兩個支線機場
正在籌建天柱機場
高鐵駛入苗侗明珠——凱里。吳吉斌 攝
貴廣高鐵、滬昆高鐵橫貫全州
都柳江、清水江航電樞紐工程正在實施
初步形成公路、水路、鐵路、民航四位一體的現代立體交通大格局
凱里經濟開發區全景。蘇志平 攝
【城鄉面貌大變化】
以凱麻同城化為龍頭
大抓城鎮擴容發展
全州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展到298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46.5%
打造凱里、鎮遠、雷山、施秉、劍河等
一批極具特色的城景一體化美麗縣城
下司古鎮。田福良 攝
推出西江、肇興、下司、隆里、舊州等一批特色小城鎮
塑造特色旅游小鎮品牌
從江縣加榜鄉加車村加榜梯田。(黔東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旅游經濟大發展】
黔東南州有以㵲陽河和云臺山為代表的山水風光
以凱里、臺江、雷山為代表的苗族風景
以黎平、從江、榕江為代表的侗族風情
被國家旅游局列為“中國苗侗風情國際旅游目的地”
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游客在丹寨縣龍泉山山頂賞花、拍照。龍永軍 攝
民族文化旅游是黔東南的獨特優勢
苗鄉侗寨成為貴州入選《紐約時報》公布的
全世界52個最值得到訪旅游目的地的關鍵因素
今年1至11月,全州累計接待旅游總人數11502萬人次
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93億元
同比增長33%和37%
凱里季刀苗族古歌。張趕生 攝
【民族文化大融合】
黔東南是全國苗侗文化的核心地
民族文化是它的寶貴財富
它是“多彩貴州”最璀璨的文化明珠
民族文化園。詹福平 攝
素有“百節之鄉、非遺之冠、銀飾之都、歌舞海洋”的美譽
侗族大歌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服飾、古歌、銀飾等53項72個保護點
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9月29日,苗族姑娘盛裝參加劍河仰阿莎文化周開幕式。新華社發(楊文斌 攝)
擁有309個中國傳統村落
數量均居全國市州之首
是名副其實的民族文化博物館
全年共有390多個民間節慶活動
規模達萬人以上的有128個
2012年被國家文化部列為“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雷山苗年千人盛裝長桌宴。潘國雄 攝
【人民生活大提升】
2017年全州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388元
是改革開放初期的79倍
十八大以來,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第一民生工程
大力實施精準脫貧
全州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167萬人減少到58.9萬人
貧困發生率由42%下降到14.4%
11月4日,在黎平縣中潮鎮佳所侗寨,村民在晾曬“侗果”粑塊。新華社發(楊代富 攝)
全州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教科文衛等社會事業長足發展
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西江全景。(黔東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今天的黔東南
因“山”而特,因“水”而靈,因“綠”而美
今天的黔東南
正全力打造品質更優、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的全域旅游示范州
今天的黔東南
將以嶄新的面貌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推動全州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
鼓樓下的新都--凱里。楊黎 攝
文案:欒小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