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片的注溪鎮哨坪思州柚基地 (通訊員 周文政 攝)
“發展花卉產業,既美化了鄉村,又讓農戶實現增收。”岑鞏縣客樓鎮立足鄉村振興戰略,采取土地入股分紅的方式,帶動農戶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安山村黨支部書記李德壽高興地說道。
客樓鎮搶抓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推出“產業+”的模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與岑鞏縣潤峰公司簽訂合同,在安山村、下寨村發展花卉苗木產業,種植苗木花卉250畝,主要種植香樟、桂花、紫荊花等綠化苗花卉約10余個品種共23萬株,預計花卉苗木基地3年見效,畝可創產值2萬元以上,將覆蓋貧困農戶近120戶380人,其中精準貧困戶21戶92人。
像客樓鎮安山村一樣,岑鞏縣投入土地整治項目資金203.2萬元,在天馬鎮苗落村建成了高標準基本農田958.15畝,積極引進黔東南州通林綠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將土地流轉到岑鞏縣苗落長興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并建成了紫荊、紫薇、桂花等8個公園式苗木花卉園區以及1個山塘水產養殖點,其中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1840畝,總蓄苗量達110余萬株,并明確“經營公司、出資貧困戶、入股土地”三方按2:4:4的比例進行分紅,公司占20%、合作社占40%、土地入股農戶占40%。種植成功后,預計創產值2000萬元以上,將帶動1242戶、2861人實現抱團脫貧。同時,附近群眾通過有償投工投勞,從而獲得股權收益和務工報酬雙重收入,可讓260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近年來,岑鞏縣堅持綠色富縣、生態惠民,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著力推進綠化、美化工程,立足生態扶貧,不斷推進“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改革工作中積極探索,以發展現代林業為目標,結合綠色貴州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苗木產業,使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9.75%。
該縣林業部門協助住建局抓好人居環境建設工作,實施“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建設,重點抓好通道綠化和森林城市、森林鄉村等創建工作。2017年以來,對全縣11個鄉鎮30個出列貧困村申報生態綠化項目,已投入項目資金210.2萬元,設計綠化造林面積666畝,在凱本鎮芭蕉沖村、大寨村,大有鎮木召村,天馬鎮干塘村實施通道綠化及村寨綠化項目,對客樓鎮安山村、下寨村,天馬鎮白巖坪、水尾鎮新場村實施生態綠化項目,既美了鄉村、又富了農戶。
與此同時,岑鞏縣結合扶貧產業發展,在凱本鎮引進香港培力集團昌昊金煌(貴州)中藥有限公司,簽訂了10年鉤藤訂單收購合同,在沈家灣村大力推進鉤藤中藥材苗木培育,已建成鉤藤苗圃基地500畝,種植鉤藤3120畝。水尾鎮馬家寨村結合旅游發展,大力引進玫瑰花種植,種植玫瑰花1700畝,通過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確保貧困戶有了穩定增收產業。
發展小苗木,推動大扶貧。目前,岑鞏縣累計發展苗木花卉產業面積近4000畝,其中建成紅豆杉、櫸木等珍稀特色綠化苗木基地1210畝,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可帶動3600余戶實現增收。(張能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