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丹寨縣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排調鎮借助海拔高、緯度低、日照時間長等良好優勢,以茶產業作為全鎮發展的主導產業,讓“荒山”變成了“金山”,走出一條“以茶助脫貧、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態”的發展新路子。
暖春四月,在排調鎮甲石村茶葉基地,呈階梯狀的茶壟錯落有致,茶樹覆滿整個山頭,金黃色的嫩芽在陽光下格外喜人。茶園進入采摘期以來,每天都有700多人到這里采摘茶葉。
在茶香四溢的加工車間,制茶師忙著把剛采摘回來的茶青,通過晾曬、做條、烘干等工序加工茶葉。排調鎮排調村村民龍義明,從2014年開始便在茶葉基地從事茶葉加工工作,因自身學習能力強,很快就熟練掌握了茶葉加工的各項技術,現在也是能夠獨擋一面的“老師傅”。龍義明告訴記者:“每年到采茶葉這段時間都來炒茶,以前剛做學徒的時候工資還是有點低,現在時間長了也熟手了工資也增加蠻多,最少一天不低于200元。”
近年來,排調鎮在著力發展茶產業,做強做大品牌的同時,還通過企業的良好帶動,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讓貧困戶從中獲取土地入股分紅金、項目入股分紅金和勞務報酬,從而實現增收。
昔日荒山變“金山”,茶樹長出“黃金芽”。目前,排調鎮茶葉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茶產業成為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這條“以茶助脫貧、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態”的發展新路子越走越寬。(楊露婷 盛煦如 楊武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