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丹寨縣6個鄉鎮緊緊圍繞全縣“六個一”產業扶貧工程,積極調整產業發展結構,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大力發展茶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采春茶期間,雅灰鄉送隴村的安吉白茶種植基地里,每天有200多名當地村民和周邊鄉鎮的群眾前來采摘。每天,他們可采3-6斤茶青,每斤30元。來自排調鎮麻鳥村的采茶村民張國芬告訴記者:“今天早上摘得了2斤,下午想再摘2斤,一天也得100多元。”
據了解,自2013年該基地承包公司對茶園進行了改造后,茶葉質量在不斷提升,逐年增加的,不單單是茶青采摘量,還有基地所需的采茶工人和他們的勞動收入。該基地的承包企業小草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昌菊介紹說:“去年的總收入是113萬元,但公司發放給工人工資就有64萬元。”目前,該公司生產的安吉白茶已經銷售到浙江、上海、北京等地。今年,該企業將生產2噸干茶,年產值預計達120萬元,可直接帶動周邊村寨的400多人就業。
丹寨縣多數茶企都會選擇制作綠茶,相比綠茶,紅茶的價格較低,而龍泉鎮高排村茶園基地的茶葉,則被榮龍茶業有限公司制作成了大眾紅茶,并且在茶葉品質上強把關,從而樹立自己的品牌,贏得自己的市場。丹寨縣榮龍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啟龍介紹:“今年,我們就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去生產,高端的要少一點,中端的稍微要多一點,大眾的要稍微再多一點點,這個就是我們今年的生產理念,以前都是走禮品茶,現在都是走大眾消費的茶,能讓老百姓喝得起的茶。”
該企業通過對高排村茶園進行生態茶園標準管理,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發展茶葉產業,有的村民還學會了自己制茶,有的則在茶園長期務工,通過春夏采茶,秋冬管護獲得勞務費。今年60多歲的龍泉鎮高要村村民王阿娜高興地說,她摘了一天得了100元收入。
近年來,隨著丹寨縣以綠色和有機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茶產業,許多農戶因茶脫貧、因茶致富,茶產業已成為丹寨縣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之一。截至今年6月,丹寨縣已采摘的春茶有7.5 萬畝,總產值達到5.8億元,帶動3500人就業,平均每人增收3000元以上,讓“以茶助脫貧、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態”的產業發展路子越走越寬。(吳艷 何宣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