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問是潘玉英老人的家屬么?老人的手術創口今天該換藥了,還有老人的慢支炎、肺氣腫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若有不適要及時送來醫院……”
81歲老人潘玉英家住錦屏縣三江鎮風雨橋社區。2月22日,是她在錦屏醫共體縣人民醫院外二科順利做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出院回家的第三天,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第三天子女就先后接到了來自醫院的四個電話。一個是主管醫師詢問病情、提醒換藥,一個是科室護士提醒按時服藥并注意一些用藥事項,一個是服務中心的住院滿意度調查,還有一個是醫院管理部門的電話抽查,問的是病房醫護人員有沒有做過出院回訪。
這是老人以前幾次住院都沒有的事。潘大媽覺得自己挺受重視,很開心。
今年2月份開始,錦屏縣醫共體醫院以落實省衛健委《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八大工程”行動計劃(2019-2022年)》為目標,加強醫療行業行風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建設和諧醫患關系,開展出院患者回訪改善患者就醫感受,不斷為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增添活力。
將醫院服務延伸到病人出院之后,讓醫療服務更加可及。錦屏縣醫共體醫院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將醫療服務延伸至院外和家庭,使出院患者的院外康復和繼續治療得到科學、專業、便捷的技術服務和指導。同時,讓他們感受到醫院的關心,提升群眾對醫院的認可度。
“在患者出院后的3-7天內,通過手機、電話等方式,對患者出院后康復、飲食、心理、生活、復查等方面情況進行回訪追蹤,同時,建立詳細的出院回訪工作臺賬,每月分析匯總,并將信息反饋情況用以指導日常的醫療護理工作。”院長歐德燈介紹,出院回訪可以客觀地反映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查找出醫療服務質量的薄弱環節加以改進,從而提高醫務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促進醫院更加規范化管理。
現在的錦屏醫共體醫院,無論是縣人民醫院院區,還是中醫院院區、婦計中心院區,每一位患者在出院后,大約3-7天,就會接到來自主管醫師的電話,對患者進行一個隨訪指導,包括病情是否有所變化、有沒有出現并發癥、是否按時服藥、何時應該復診等內容。病區的護士也會給患者撥打電話,提供自我護理方面的咨詢。服務中心的住院滿意度調查,包括病情知曉、紅包吃請等問題。醫院的行風辦更會進行電話抽查,問有沒有接到過電話回訪。
歐德燈表示,下一步對一些特殊家庭,或一些比較大一點的手術,或對康復治療有特殊要求的,除了電話回訪,在有條件有時間的時候,將定時到病人身邊隨訪,指導病人進行功能恢復,使病人的術后恢復達到最佳、最優、最好的情況,“這樣對于醫患溝通和醫患關系,也是一種促進。”
“錦屏縣醫共體醫院三個縣級醫療機構一年出院患者近3萬,2019年起每一位出院患者都要接受電話回訪。要通過回訪活動將醫院的服務延伸到病人出院之后,促進分級診療,促進醫院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
大力實施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加強行業作風建設,創新群眾健康服務模式。錦屏縣醫共體醫院開展的出院回訪工作帶給患者的不僅僅是一句問候,更提升了群眾對醫院的認知、認可度,彰顯了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意識,將醫院良好的社會形象樹立在了群眾心中。(吳水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