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風中,中醫科的醫護人員為廣大群眾義診,中醫科主任、五級中醫名醫傳承指導人黃愛華主任醫師親自為前來就診的群眾進行全面的舌診、面診、脈診、問診服務,并為部分病患者開具了中藥處方,向大家普及治未病的知識,送健康知識的同時,也送去了關懷與愛心。
在活動現場,黃主任說:“很多人不了解,以為“治未病”的“未”是脾胃的“胃”,那么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是指采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中醫治未病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未病先防,即防病于未然,強調攝生,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防變,即病之后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三jiu是病愈防復,即防止疾病的復發及預防后遺癥的發生。治未病的意義,就是通過飲食起居、情志調理、運動療法及藥物治療等多種措施,調養體質,調理身體,達到氣血陰陽平衡,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讓人體少生病、不生病,縱使得病也能盡快痊愈,痊愈后少復發。
目前,黔東南州人民醫院中醫科通過專業知識,運用中醫辨證論治及體質辨識等方法,制定全面、深入的健康調養計劃,指導市民如何正確養生,增強體質,改善健康,防治疾病,真正的實現未病先防。“治未病”是中醫的健康觀,是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溫馨提示
一年中最嚴寒的三九天即將來臨,是三九養生最佳時期,“天灸"是中醫傳統灸法中的一種,也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是以"治未病"和"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為原理。三伏灸及三九灸是天灸療法中的一種,在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及最嚴寒的三九天將特定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一些秋冬易發作的疾病,以激發人體陽氣、疏通經絡、調整人體陰陽平衡,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中醫傳統外治法。 "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伏灸和三九灸互為補充和延續,達到冬夏兼治。我科開展天灸治療已有12年之久,對于易感及中醫辨證辨病為虛寒性體質及相關疾病療效顯著。
2019年三九灸時間:
一九灸:2019.12.22--2019.12.30
二九灸:2019.12.31--2020.01.08
三九灸:2020.01.09--2020.01.17
加強灸:2020.01.18--2020.01.27
地址:黔東南州人民醫院中醫科(內科大樓4樓)
電話:0855-8218922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