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州鎮文峰村村支書楊偉日前告訴記者,自去年秋收過后,舊州鎮大力推行減少低效農作物種植,引導村民轉變思想,由小農經濟向規模化經營方式轉變,發展高效精品蔬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引導農戶參與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投入“全省100個”高效農業園區建設,使“全省100個”高效農業園區成為舊州鎮推進現代壩區高效農業發展的樣板。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實施了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和田地綜合治理,極大地改善了當地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如今,在舊州鎮的萬畝大壩上,田邊通了一條條筆直的機耕道,溝渠已修通到田間地頭,農民開著農用車就能到自家的田地里做農活,實現了機械化耕作,減輕了農民負擔,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茂盛的洋芋
據了解,目前,舊州鎮已建成文峰村寨羅院600畝西蘭花蔬菜種植、文峰村馬頸河200畝西瓜種植基地,大碾房至草蘆坪1000畝高產馬鈴薯種植基地,平西壩村500畝紅菜苔和500畝油麥菜供港蔬菜基地,白子橋至校場壩200畝紅葉萵筍外銷蔬菜基地。還有寨碧村和芩花村各300畝的百香果基地及其他村的食用菌、中藥材、烤煙等共16000余畝。預計實現時令蔬菜總產量2600多噸,預計實現時令蔬菜總產值5000多萬元,年為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張玉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