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喜陰濕環境,今天清晨剛好下了一場雨,在剛采摘過后的黑木耳菌棒上,過不了兩天,又會長滿整個菌棒。”鄭育飛說道。
鄭育飛是貴州遠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該公司為2019年1月黃平縣委縣政府,從湖南招商引資引入建設的“黃平遠鴻食用菌產業園”項目,集食用菌研發、生產、栽培、加工和銷售為一體,占地500余畝。
公司一期工程于2019年9月建成開始種植,在2019年最后一個季度里,產值達到700多萬元。
鄭育飛介紹道:“土地在我們手中,每一天都能長出錢,不會讓土地在冬天閑置。黃平縣的氣候環境很適合黑木耳生長,一年可栽培兩季菌棒,每年每個菌棒可長出十茬黑木耳,每次出耳的時候,采摘都很忙碌。”
據了解,每畝土地可栽培一萬棒黑木耳,畝產值可達4.5萬元,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
如今,該公司已發展成種植雞樅菌、豬肚菇、黑木耳,露天種植與大棚種植等多品種多形式的種植模式,公司每天都有出貨,銷往廣州、湖南、重慶、成都、貴陽等城市。
一早,從湖南發過來的貨運車就在廠房外等候,廠里的工人們正在為這批貨忙碌著。
在成品加工車間,徐小紅正在熟練地分割著雞樅菌,這批貨將馬上發往湖南。
“我今年65歲了,還能在家門口找到班上,這樣能為家里多掙點補貼,減輕孩子們的負擔,知足了。”徐小紅說。
由于徐小紅年紀偏大,分到老年組,干一些手上的活,也不用加班,每天能有70塊錢的收入,其他工人每天收入可達到100元,像徐小紅這樣分到老年組的村民有61人。
現在,該公司每天至少需要100多人的用工量,在采摘菌菇的時候還會需要更多的工人,目前公司共帶動就業人員370余人,其中貧困戶84人。
在不遠處的二期三期工程正在有序地施工建設,建設項目包括年產6000萬棒(日產20萬棒)食用菌菌包生產廠、1000萬棒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示范基地暨食用菌栽培智能化大棚及配套設施。
項目建成后可直接提供600多個勞動力就業崗位,各栽培基地總共可以安排農村富余勞動力6000多人就業,每年實現產值4億多元,每年可以幫助4000多群眾脫貧致富。
今后,該公司將帶動周邊村民一起栽培菌菇,通過公司的逐漸發展,讓公司上班的群眾看見栽培菌菇帶來的收益,進而帶動群眾在公司學會栽培技術,鼓勵群眾利用自己的土地種植,公司從村民手中保底收購。使群眾手中的土地“活起來”,避免冬閑田造成的土地資源浪費,讓群眾手中的土地達到持續增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