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在黔東南州黃平縣,新一波野菜類美食蓄勢待發,初具規模,吸引了省內外一大波食粉。
五一假期期間,這里的野菜吸引了幾百名游客購買,每天都有旅游大巴停在野菜基地,游客們走時提著大包小包選購的菜品,并留下程太芝老板的聯系方式,方便以后購買。
5月11日,記者團跟隨黔東南六源鮮綠色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太芝的腳步,來到公司的野菜基地,記者團里的人看著基地里栽種的一片片野菜,沒有一個人認識。
程太芝用手指著向記者介紹:“這里種的是冰菜,這是藜蒿,這是紫背天葵,這是富貴菜。”
程太芝嘴里吐出的菜名,記者們更是聞所未聞。
這些在市場上都不咋見到的野菜,程太芝是如何想起來栽種的?記者們泛起了疑問。
程太芝向記者團回憶起自己發展種植野菜的經歷:“之前我是做餐飲的,在市場上時不時淘到一點野菜來賣,食客們對這類野菜很喜歡吃,需求量大,但市場上又不能隨時都能買到這類野菜,所以就讓我謀生了種植野菜的想法。”
就這樣,2018年5月29日在黃平縣舊州大壩成立合作社,向村民流轉了100多畝土地,小試牛刀。所種的菜,市場上供不應求。
有市場就得擴大規模發展!
公司在黃平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壩區經濟的政策引導下,政府為公司提供土地流轉政策,建設冷庫設施等扶持措施,使公司快速壯大。
如今,100多畝的合作社已發展成集產、銷、研發一體的公司,蔬菜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400畝。到年底,種植面積可達到2000畝。
程太芝看著眼前的這片蔬菜基地說,“現在公司的規模,每天都需要至少100多人來基地務工才能管理得下來,工資按每小時10元計算,每月開工人的工資都得幾十萬。”
據了解,現在基地里還招了32名固定工人,每月工資按保底工資3000加提成發放,大大解決了當地村民勞務就業問題。
羅華蓮就是其中一個,在這里務工,讓她每個月有了固定收入。
“以前就在附近打點零工,100來塊錢天,每天工資與這里都差不多,但是在外面做主要就是不穩定,有一天沒一天的。”羅華蓮說。
“指不定你們哪天去北京、上海、天津這些大城市旅游,都可能吃到的是我們黃平的菜勒。”程太芝打趣著說。
據了解,現在基地里的蔬菜在省外的很多大城市都有銷售,主要銷往酒店與商超等高端市場。單是在川心村巢虎屯組的這500多畝蔬菜基地,去年十月份開始種植銷售,至2019年底的兩個多月時間里,銷售額達到100多萬。
在疫情期間,該公司得知湖北缺乏蔬菜,隨即在2月1日,組織工人收割120噸蔬菜,以低于市場批發價近一半的價格發往湖北,一并發往的還有蔬菜合格證與檢測報告。黃平縣蔬菜馳援湖北的這一暖心舉動得到湖北市民一致好評。
談到公司以后的發展,程太芝講得很肯定:由于這類野菜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再借助黃平縣委縣政府的政策,抓緊發展公司規模,打造出自己特有的蔬菜品牌,打響黔東南野菜美食的又一張名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