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啟蒙鎮積極推動黨建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緊緊圍繞“黨建+提升人居環境”思路,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形成了人人講衛生、戶戶重清潔的良好風尚。
“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
或清掃村道及周邊垃圾,或清理巷道及周邊雜物……日前,在啟蒙鎮便幌村,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黨日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由該村10余名黨員組成的志愿者隊伍,身穿紅馬甲,手拿鐵鍬、大掃帚等工具,活躍在田間地頭、公路溝渠,對村內外進行大掃除。在黨員的帶動下,村民們也紛紛自發加入到清掃整治隊伍中來。
這是啟蒙鎮堅持黨建引領,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通過“黨組織推進、黨員帶動、黨群互動”的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群眾在人居環境治理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各黨支部將黨員固定活動日作為黨員凝心聚力的“主陣地”,積極開展“鄉村振興黨旗紅”“我是黨員我帶頭,環境整治爭先鋒”等系列環境衛生整治宣傳活動,徹底清理道路沿線、背街巷道、公共場所、河道溝渠及其它衛生死角,向群眾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內容、目的及意義,以實際行動改善鎮域環境“臟、亂、差”現狀。
據統計,今年以來,該鎮各村黨支部已組織黨員志愿者隊伍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行動10余場,充分發揮了領頭雁作用。
“結對幫扶”攻克“個別難題”
“再超,今天又在打掃衛生呀!”“是呀,環境衛生好了,我們生活也更舒心嘛。”3月29日,在啟蒙鎮便幌村13組緊靠公路的一處房屋前,林再超一邊揮動掃帚清理院壩里的灰塵、落葉,一邊回答村民的問話。
但就在幾個月前,林再超家還是一片混亂,柴草、雜物堆得亂七八糟,禽畜糞便隨處可見,房前屋后顯得十分臟亂差。村干部更是為他不肯配合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傷透了腦筋。
“雜物、雞鴨不放院壩放哪里?”一說到要打掃衛生,林再超便堅決拒絕。
在啟蒙鎮,像林再超這樣的村民不在少數。群眾參與度不高、思想觀念無法轉變也成了鎮里“頭疼”的事。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該鎮黨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動每名黨員聯系5-8戶群眾,并上門做思想動員工作,引導群眾從“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
其中,林再超的幫扶責任人便是該村支部書記林世根。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林世根一到林再超家,二話不說,立即開始清掃院壩垃圾,將柴禾全都歸攏到屋后疊放,雜物等收攏放到偏房的角落,整個院壩瞬間變得整潔規范。
看著庭院的變化,林再超的思想也慢慢發生了轉變,開始主動打掃衛生,并在庭院栽種了不少花草,整個小院立刻煥然一新。前段時間,他家環境衛生評比中被評為了“衛生文明戶”,上了紅榜,吸引不少村民前來參觀學習。
在啟蒙鎮各村建立黨小組月末評比機制,以黨小組為單位,以整潔庭院評比和“五戶”評比為載體,結合“主題黨日”活動,通過組內初評、黨支部交叉評選方式,每月評出整潔庭院和“衛生戶”。村黨員干部切實發揮先鋒示范作用,率先搞好各自房前屋后和所在院落的清潔衛生,有序擺放室內用品,做到“陽溝院壩一碼平、柴禾糧菜一展齊、鞋子帕子一條線、家具灶具無一塵”,打造整治工作樣板,以此帶動群眾自治,培養良好衛生意識和文明生活習慣。
如今在啟蒙鎮,村民的環保意識和生活習慣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激發了村民內生動力,村容鎮貌明顯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更是不斷增強,助推農村鄉村振興。(楊振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