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消防戰士的職責是“救火、救人”,卻不知他們當中有一類人,需要沖在最前面,拍攝作戰全程,報告滅火情況,繪制轄區道路圖等,他們叫“火場文書”。
周達在檢查設備
今年23歲的周達,在臺江縣梅影消防救援站擔任“火場文書”,四級消防士,18歲參加消防工作,5年的紅門生涯,因踏實勤奮、表現突出,多次得到嘉獎、表彰。說起他,不少記者并不陌生,救援新聞里不少圖片、視頻,都是來源于他。
周達與戰友們一起訓練
“其實火場文書就像我們和平年代的戰地記者一樣,一樣出生入死,只不過我們是在用鏡頭在‘戰斗’,記錄著消防指戰員的點點滴滴。”周達說道。
進入中隊后,周達開始熟悉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名火場文書,他堅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在工作中他苦干實干,認真協同其他干部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了解轄區消火栓的情況,堅持學習拍攝剪輯技巧。
“火場文書這個工作,剛開始的時候很難,我對業務不熟悉,特別是攝像,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方面,這些對我來說都特別的陌生,全是自己一個人自學摸索出來的。”周達告訴記者。
接到警情,周達(右一)與戰友們一起出警
寫稿、拍攝、剪輯,此外還有接處警、和大家一樣訓練。古話說: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文”,周達能寫好基本材料、做好基本計劃、上報基本任務,完善好相關登記統計,在頭緒眾多的工作中,理清思路;而“武”,他也能“扛起水槍進火場”,雖然他平時的工作崗位更多的是在辦公室,但作為指戰員,也時刻保持過硬的體能素質。
“在消防站里面周達這個人屬于一個特殊性人物,基本上能文能武,所有崗位平時有需要的時候他都能頂上,材料搞得突出,基礎業務的體能也不輸于其他的戰士。”臺江縣消防救援站副站長魏正旭說道,“他不僅負重5公里基本上是全隊第一,而且在很多方面也是做得特別優秀,在前不久我們搞的一次內部的身邊榜樣評選中,他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訓練途中休息,周達給戰友們講笑話活躍氣氛
周達雖年輕,但認真履行職責,嚴格要求自己,積極要求進步,在同事眼里,他還是個有趣的人。
“在我們隊里面,周達扮演的是一個“開心果”的角色,在我們訓練疲憊的時候,他總是以一首歌的形式,或者是給我們講一個笑話,讓我們大家氣氛活躍起來,這樣訓練就感覺不會那么疲憊。”臺江縣消防救援站指戰員陳佳說道。
5年來,周達不僅出色地完成了2000余次的救援任務,內外宣稿件5000余篇,而且留下了一大批珍貴的現場影像資料。
今年6月29日,在南宮鎮交宮村記刀寨,一男子徒步瀑降不慎摔傷,被困瀑布底,無法下山求醫。消防大隊接到求救后立即出動,周達隨隊出警。在要走三個小時路程才到達被困地點的視頻里,周達通過攝像機鏡頭,記錄下了這樣的場景:消防員一路急行,氣喘吁吁地登臺階、攀山路,到達被困地點后,給被困的男子喂水,隨后抬著不能動彈的男子下山,照著手電筒,小心翼翼,邊走邊歇,將男子救了出來。
“當時的路是特別難走的,有些都是差不多都是90度的這種斜坡,救援途中,被困人員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寧愿死在這里,也不愿意看見我們這么辛苦把他救出去’,這個時候我們就在鼓勵著他,做心理疏導,這個時候他才愿意就是配合我們救援。”周達回憶當時的情況。
“當時我心里面就閃過這個念頭,就是就算是再怎樣我們也要把它給救出去,不管花再多的時間再苦再累,也要把他救出去。”周達告訴記者,這次救援原本3小時的山路共花了9個小時才把人救出深山,當時因為救援人員體能消耗過大,救援力量不夠,他自己也參與了救援,鼓勵被困人員。
正在站崗的周達
今年的早些時候,周達還參與了“2·29臺盤鄉龍井村70米洞穴救援”“6·24臺盤鄉德卷村抗洪”等救援,得到央視、貴州日報、多彩貴州網等中央、省、州媒體的采用播出,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展現了臺江消防救援人員的風采。
“每次出警,聽著群眾的哭喊、看著現場的慘狀,我心中總是充滿了憂傷,希望沖進火場和大家一起救援,但是作為一線和后方溝通的橋梁,我的職責總是讓我心中充滿了別樣的矛盾。”周達如是說。
雖然是文書,但他有一顆勇士的心,201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他更加堅信這份工作的光榮,他說用鏡頭說事,讓更多的人看到隊友們的艱辛付出,讓更多的人認識消防,這也是一種值得,希望今后能在這個崗位上多學習專業技能業務,能在文書這個崗位越走越遠。(記者 袁桂梅 圖/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