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歲的她,仍然精力充沛,兢兢業業,教育教學成績名列前茅,深受學生愛戴和家長喜歡,同行們更是交口稱贊,向她學習。
三十四年如一日
蔣友菊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艱辛,自己暗下決心發憤圖強,一定走出大山。
上中學時,受到上師范院校的哥哥影響,她報考了師范院校。她心里想:“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要當老師,教給農村孩子很多知識,讓更多的農村孩子走出大山!”
1986年9月,她如愿以償,走上了教師崗位。從此,她一直奮戰在教育教學的一線。幾十年來,她堅守著的人生信條是:把全部智慧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不求轟轟烈烈,但求踏踏實實,努力成為一名學生喜愛、家長尊重、同事信任、領導放心的好教育者!
“言出必行行必果”。她用慈母般的愛心溫暖著每一個學生,用奮發向上的進取心鉆研著教育教學,用一絲不茍的責任心激勵著青年教師。
在學校,她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今年,為提高學生中考體育成績,她要求九年級學生每天早上6:50分在操場跑步。一開始,很多學生都做不到。她就天天早上5點過鐘起床,早早來到學校操場鍛煉。學生看到班主任天天堅持,慢慢地就堅持下來。
要求學生愛護環境衛生,她只要見到紙屑就隨手撿起;要求學生八點到校,她會準時七點鐘在班級的門口迎接學生;要求學生中午休息好,她會犧牲中午休息時間對每個寢室進行巡查……
2019年9月,她臨時受命,帶初三年級906班,這是一個臨時組建的班級。杭州西湖區對口幫扶鎮遠縣,在該校支援組建的一個新班,學生從各班選出。自然而然,這個班教育教學任務比較重。要帶好這個班級,她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次,在上課時,她感到喉管不適。第二天,就去醫院做了檢查,得知是喉管息肉。醫生囑咐她,需要去大醫院動手術切除。當時,她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動手術,要耽擱多少天呀?這會影響了教學的呀。”于是,她一方面堅守崗位,不讓學生感到她患病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委托親朋好友聯系醫院。
2019年9月13日,這天是星期五。她與妹妹連夜趕往貴陽,次日做了手術。星期天,姐妹倆帶著醫院開出的輸液藥品返回鎮遠,找了當地醫生輸液。
2019年9月16日,星期一,她像往常一樣去學校上班,只是臉色有些蒼白。她不能大聲說話,找了一名學習好的學生代講了重點內容,就叫大家自習,不懂再問。學生們都比平常認真、專心,因為有蔣老師的陪伴,就有無窮的動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她長期的不懈努力,換來了一份份榮譽,一份份夸獎。因為教育教教學成績顯著,她多次被鎮遠縣人民政府評為“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2018年9月,被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評為“師德標兵”。
“像蔣友菊這樣愛崗敬業的老師,在全縣都難找!”該校校長唐宗益高度評價。
做學生的“好媽媽”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以愛為根基的情感激勵,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她從教34年以來,一直當班主任,堅守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從教準則,去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那些品學相對落后的學生。
她所帶的班有好幾個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心里往往很脆弱,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有一個孩子就經常自殘,在自己的手上劃了很多道疤痕。對此,監護孩子的家長不敢教育,擔心他會做出什么極端的事情來。
蔣友菊了解到后這一情況后,對這個孩子格外關注,經常和她談心,疏導溝通,并且檢查她的各科作業,幫助她制定學習目標。
過了一段時間,這孩子變化很大,不但臉上有了笑容,而且學習成績還從倒數幾名變成班上前十名。
她所帶的班級里始終洋溢著一股愛的暖流,充滿陽光雨露,滲透到每個學生心中。
作為教師,不但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在今年的學校扶貧大走訪中,了解到班上有6個留守學生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由于遠離父母、遠離親情,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身為母親的她,更懂孩子需要什么。她對那些留守學生噓寒問暖,慷慨解囊,給他們每個人愛心資助,孩子們卻非常感動,自己得到的是老師慈母般的關愛。
有一個貧困的留守孩子叫楊艷,整天沉默寡言,不完成作業。通過了解,楊艷因為家庭困難,經常不吃早餐,又缺少親情的關愛,所以對學習漸漸失去興趣。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想“作為老師如同學生的母親,就要給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
從此,她天天給楊艷買早餐,打午飯,談心說話,簡直就是母女一般。她還專門調了一個成績優異的同學和楊艷坐在一起,帶著楊艷學習。漸漸地,楊艷的臉上見到了難得的笑容,變得開朗起來,學習成績穩步提高?吹綏钇G的變化,她再一次地體會到了教師的歡樂。
2020年中考,楊艷考出了優異的成績,寫信給她說:“蔣老師,還記得您送我的那盞臺燈嗎?每天它陪我戰斗到深夜,就好像您陪在我身邊,我充滿了斗志……”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他們自然會熱愛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從而凝心聚力,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因此,她每年所帶的班級都獲“縣級或校級先進班集體”稱號。
不拿第一不罷休
“巾幗不讓須眉。”蔣友菊從小養成了力爭上游的品行,更何況于在教學上,所教學科年年都是全縣第一名。長期以來,她一直擔任縣教育局教研員、畢業班研討會主講教師、縣級骨干教師,送教下鄉學科主講教師、縣級學科帶頭人。
鎮遠二中課改走在全縣課改的前沿,所探索的“有效課堂”主要推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建“快樂課堂”。這種模式的中心理念就是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快樂和濃濃的親情中成長。
在這次課改中,她帶頭走在前列,主動承擔學校的各種培訓任務。在教學中,她總是鼓勵學生多講、多練,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發言,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她在班級管理方面也進行了大膽創新,讓學生自主管理,創建高效學習小組,自主管理團隊,用恰當的評價培養小組積極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學習的學習精神。
她勤于實踐,爭做新課改的模范帶頭人。所撰寫的論文《我的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淺談我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如何進行“有效課堂”的學生培訓》、《淺談歷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等榮獲省級優秀論文獎。
“學無止境。要和學生一起成長!”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管理,她去年在網上報了一個“心理咨詢師”班進行學習,參加“樊登讀書”關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讀書會。
做好傳幫帶是一個老教師的職責所在。她用自己在教學管理上的魅力和良好的師德影響青年教師,幫助他們成長。
每次學校任命新班主任,她都要承擔培訓指導的任務。
“白云奉獻給藍天,長路奉獻給遠方……”她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愿意把一生獻給最熱衷的教育事業,在教育這片熱土上默默守候,孕育出無數個嶄新的希望!(江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