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曾經的貧困村,而今的新農村。近年來,從江縣下江鎮恰里村統籌推進生態宜居和產業興旺協同發展,走出了一條安居、樂業的致富之路。
“貨到了,快來、快來,開始下貨了。”恰里村涼亭上村民委主任蒙曉進一聲吆喝,打破了村寨里原有的寂靜,忙碌地指揮著群眾上車搬運蜜蜂。
該村支部書記石占清介紹道,自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全村緊緊圍繞抓好產業促振興這個核心,轉變思想觀念,改變傳統種殖模式,在產業發展方式上來了一場“質的飛躍”,通過組織群眾外出實地考察,駐村隊員、村支兩委走村入戶宣傳,多角度幫助群眾算好經濟賬,動員村內在家勞動力因地制宜,利用村寨內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發展蜜蜂養殖產業。實現蜂蜜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助力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收。
要想實現蜜蜂養殖產業的持續發展,關鍵還得讓群眾看得到實惠,主動參與進來。為打消村民顧慮,該村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村級組織+農戶養殖”的方式,借助村內“千畝百香果基地”花期長的天然優勢、專家技術指導和市場優勢,鎮政府與企業簽訂協議,就共建育苗基地、定向保底價收購等問題達成一致,企業負責進行保底價收購,降低市場風險,增強村民養殖蜂蜜的信心。整個過程把蜂蜜收購結合起來形成產業鏈,所獲利潤歸于養殖農戶。
“我來給你算筆賬,按照每箱蜜蜂一年產15斤蜂蜜,一斤100元的市場價,保守估計每箱蜜蜂可獲利潤1500元,一家人養他個30箱,光靠養蜜蜂一年就可獲利4.5萬元,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去年蜜蜂養殖戶吳學勇說道。
在恰里村還有很多像吳學勇這樣的農戶,因自身無技術特長,照顧老人小孩無法外出,只能在家種稻谷,無法提高家庭收入。通過發展蜜蜂養殖產業,帶動更多的群眾加入到產業發展中,幫助留守在家的剩余勞動力增收。
據了解,恰里村今年蜜蜂養殖產業帶動農戶12戶,共養殖373箱,解決在家勞動力就業20人,預計實現戶均增收4.5萬元。(歐章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