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貴州苗嶺山脈深處的黃平縣重安江畔還一片寂靜,78歲的蘭如勝卻拄著拐杖沿著上山小徑,去尋找架橋的石塊,開始了每天必須的首件工作。
蘭如勝,亻革家人,1944年出生在重安江邊上一個叫重興的山村,小學3年級迫于生計輟學跟木匠當學徒,15歲時派遣修建湘黔鐵路。1964年應征入伍,成了一名光榮的鐵道兵,集訓結束隨軍參加成昆鐵路建設。1968年因傷退伍安置到凱里印刷廠,1979年調到黃平縣養護工區,1983年響應國家政策提前退休,回鄉支援農村建設。
蘭如盛修補的山路
38年來,蘭如勝投資不下50萬元義務修橋補路,自己設計獨立施工完成3座步行橋,修補便民山路近40公里……獲得鄉親們的稱贊。
年近八旬的公路人“初心”鑄成
蘭如勝雖然只有初小文化,但在解放初期落后山村算是個文化人了,又有木匠的基礎和修湘黔鐵路的經歷,入伍后便安排到木工排作為技術人員來重點培養。
在木工排,蘭如勝謙虛好學,不恥下問,整天跟著從朝鮮戰場回來的工程師學習測量計算、架拱修橋……
成昆鐵路地勢險峻,地形復雜。“那時架橋沒有什么先進設備,工具都是自己制造,十分簡陋,架橋的拱圈模型全是用竹子彎成的。架橋拱時既是技術員又是操作手,沒有什么安全防護。”蘭如勝回憶,在一次搭建橋拱時剛支起架子,就聽到頭上有點響動,瞬間被掉下來的木棒砸斷了手臂,現在受傷處仍就凸起,隱隱作痛,一點都使不得力。
“從朝鮮戰場回來的工程師是我尊重的恩師,在他手下學習工作受益匪淺,可惜年代久遠,只記得是云南人姓曹不知道名字了,這是終身的遺憾。” 這位工程師是個老黨員,處處以身作則,對蘭如勝關愛有加,鼓勵他向黨組織靠攏,“我的入黨申請書寫好遞交了,如果不是受傷退伍,在黨組織的培養下我會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 蘭如勝這樣說。
作為一名鐵道兵,在部隊雖然沒有實現自己的入黨愿望,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已根植于心,架橋夢永遠縈繞全身,鑄成了蘭如勝如磐“初心”。
一如繼往的“超燃”架橋夢
蘭如盛設計施工的農村橋“我一輩子就喜歡架橋!” 蘭如勝沒有更多的愛好,不養鳥,不釣魚。“清早起床就先去山上抬一塊石頭,中午飯后又去抬一塊,傍晚再去抬一塊,一天三趟,一個月就有1方,一年累下來咋個也有10方,兩年時間就有一座橋的石料咯!”
蘭如盛砌筑的護橋堰
他開玩笑說:“門口就是重安江的一條小支流重興河,春夏山里漲水,人們過河不便。由于心存橋梁,夜里常做架橋夢,仿佛不斷有個洪亮聲音呼喚去架橋,朦朧中呈現寬敞彩虹橋,橋上行人自如,如此美妙,如此向往。”蘭如勝繪聲繪色道出自己的橋梁夢。
蘭如盛修建在重興河上的石拱橋
重興河上過去曾有一座橋,因年久失修而跨塌,給行人帶來了不便。退休后蘭如勝有了屬于自己支配的時間,決心在原址上游架筑一座橋,造福一方百姓。于是,他開始著手策劃修橋事宜,選擇橋址,開挖基礎,河里抬石頭,山上扛木料,材料備齊后,一個人兩年的時間早出晚歸修建,一座石拱橋居然聳立在河上了。然而,1996年黃平縣遭受百年難遇的洪災,蘭如勝花了6年時間架起的這座橋梁一夜被沖走,一塊石頭都沒有留下,可見洪水之急,來勢之兇。剛架好的橋梁雖然被洪水沖走了,但蘭如勝架橋的信心沒有被擊跨,他決心恢復重建。河中的石頭被洪水卷光,他便上山尋找, 半公里周圍的山上都留下了他尋找石頭的足跡,小孩參與,妻子支持,全家上陣,功夫不負有心人,1999年一座更加緊固的石拱橋重現河上,方便了沿河兩岸群眾生產生活,蘭如勝也被當地人敬稱為現代的“愚公移山”。
古稀之人的 “精彩”人生“
當我成為一名光榮的鐵道兵時,注定與橋有緣,因橋結識我的恩師,學會技術,學會感恩,胸懷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也因橋而受傷,但國家卻給予安排工作,讓全家有了安穩的日子,吃穿不愁,我決心把自己的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獻給國家!”這是一位居住深山里默默為民修橋補路的公路人的錚錚誓言。
蘭如盛捐獻石料修建的通組公路橋
蘭如勝身材挺拔、高大,一頭白發更顯精神矍鑠,只是走路離不開拐杖露出了歲月洗刷的滄桑,抬手略有些緩慢顯出了臂膀受傷的痕跡。古稀之年為什么還這么拼?蘭如勝說,自己幼年時經歷了國家落后、家庭貧窮、生活困苦時期,深知國家培養一個技術人員的重要意義。鐵道兵時,自己的恩師手把手的教技術,勉勵自己為國家作貢獻,隨著閱歷的增長,深知自己的能力,只有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從自己熟悉的修橋補路做起,涓涓細流匯成海,點點纖塵積就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蘭如盛架筑的平橋
“修了一輩子的橋,補了一輩子的路,最欣慰的是看到家鄉群眾的方便,深受寨鄰的尊重,總感到沒有辜負國家的培養,沒有荒廢自己的一生。”蘭如勝如是說。
夕陽西下,云彩斑斕,蘭如勝象往常一樣,肩扛石塊,手拄拐杖,邁著堅定的步伐,踐行自己的架橋初心。(潘勝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