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基層工作人員力量不足一直是困擾基層平安建設發展的突出問題,為夯實基層平安建設的“最后一公里”,白午街道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將綜治辦、應急辦、司法所、高新區法務部人員進行優化整合、資源共享、分類服務,組建了白午街道大綜治大安全服務中心,“三強化三優化”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強化組織領導,優化資源整合。成立大綜治大安全服務中心,由街道黨政主要領導任主任,分管領導任副主任,街道綜治辦、應急辦、司法所、高新區法務部等部門工作人員為成員。著力優化資源整合,打破原有的“各自為營、資源短缺、人力不足”的崗位限制,構建起統一指揮、快速處置、橫向協調、縱向聯動、優勢互補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模式。
強化中心建設,優化服務職能。按照市委政法委關于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要求,采取多站辦合一、一中心多用、一站式受理、一體化服務模式,進一步完善了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廳、應急指揮中心、人民調解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法律咨詢室等功能室,同步健全工作機制上墻,賦予中心工作人員指揮調度權、事務指派權、限時辦結權和追蹤督辦權,著力優化中心運行體制和部門協作配合職能,確保大綜治大安全服務中心工作穩固推進。
強化工作舉措,優化調處平臺。推行矛盾糾紛化解“七個一”工作法,即一名分管領、一名大綜治工作人員、一名包村干部、一名村兩委人員、一名聯戶長、一名法律顧問,一套化解工作方案;對精神病患者實行“五管三幫三負責”的管理制度,即監護人管、包保領導管、包保干部管、包保民警管、醫護人員管、民政要幫、醫院要幫、街道要幫、村委負責、網格長負責、聯戶長負責,著力優化智慧消防和智慧綜治信息化平臺,動態掌握線上線下輿情線索,科學應對苗頭隱患,及時處置,持續推進社會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穩定向好。
截至目前,持續管理精神病患者116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6起,提供法律咨詢服務30余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困難167個。(曹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