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黎平法院緊扣司法為民宗旨,把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融入審判執行等日常工作之中,使理論學習轉化成工作成果,在“為群眾辦實事”中出實招見實效。
聚焦民所呼,開門聽民意。3月中旬以來,該院以支部為單位開展“教育整頓大家談”“怎樣提高人民滿意度,怎樣有效接受監督”討論活動,廣泛征求干警建議。同時舉辦征求意見座談會和人民陪審員培訓會,邀請37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代表、案件當事人代表參加座談會,對53名人民陪審員進行培訓,會議分別通報了該院黨史學習教育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進展情況,多渠道征集對法院提升審執工作質效、強化司法便民服務、暢通民意溝通渠道等意見建議15條,并把意見建議全面梳理、跟進督辦、及時反饋,確保落到實處。
法官進網格,普法到田間。該院出臺“法官進網格”新措施,先后派出25名干警深入到5家企業、4個社區、10個村寨、6所學校、12個單位走訪,將32名人大代表、12名政協委員和10個村寨的鄉賢列入聯系范圍。3月份以來,開展民法典宣講11場次,發放法治宣傳資料8000余份,解答法律問題180余人次,法官圍繞網絡防詐、涉農案件、民法典普法等主題,深入所駐村寨網格和一對一幫扶對象家中開展訴前治理的普法服務,與村民一起聊一聊民法典的事,讓民法典從紙面上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社區)、難事不出鄉鎮(街道)”,讓廣大群眾真正感受到“法律就在身邊,法官就在身邊”,大大增強安全感和幸福感。
服務向前移,訴訟便民化。推行院領導帶隊接訪、帶案下訪制度,把為民服務的關口前移,暢通民意渠道,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將矛盾化解在家門口。協同鄉鎮街道推進“無訟村居”創建,設立“家門口”法官工作站25個,讓司法服務在家門口落地生根。建立速裁調解中心,推進訴源治理,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對案件實行繁簡分流,簡單案件簡審、復雜案件精審,形成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焖僬{解涉土地、勞資糾紛,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進行,把矛盾穩控在當地、解決在訴前,提高了矛盾化解率。先后引導當事人訴前調解的案件達366件,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平均結案時間為20天,做到快審快結,實現便民化訴訟。
大數據立案,減民眾訴累。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建設智慧法院,在微信公眾號開通網上立案,全面推廣應用移動微法院、網上立案、跨域立案、“云庭審”,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線上便民司法舉措,對當事人遞交的訴訟材料符合受理條件的當場立案,力爭做到“一次辦好”。自2020年開始,該院各法庭均已使用“微法院”網上立案、跨域立案功能。2021年1-4月份,該院網上申請立案86件,網上立案34件,網上立案率42%。跨域立案申請3件,跨域立案3件,立案率100%。落實網上繳費手續,當事人可通過微信、手機銀行APP等進行繳費,為當事人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實現“信息多跑路、農民少跑腿”的目標。
補問題短板,助鄉村振興。2021年5月11日,該院主要領導帶隊深入高屯小里村走訪,圍繞產業發展問題展開調研,深入龍形街道永樂社區圍繞環境整治研究落實措施;院黨組成員和一對一幫扶干部按照“四個不摘”深入村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參與鞏固脫貧攻堅落實補齊3+1短板,對村寨清潔風暴、兩違整治、生態保護、村級換屆、勞動力培訓、產業結構調整、“田園綜合體”建設、對接鄉村振興等方面進行探討,同時,制定為鞏固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工作措施,為共建和諧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搞好“護航”服務。1-4月共審理環境資源類案件15件,審結涉“兩卡”類案件32件。(黃家權 姚進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