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7月12日,黎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黎平和興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在龍形街道辦事處2樓會議室舉行“黎平縣易地搬遷后扶靈活就業工資集中發放現場會”61名易地搬遷群眾通過就業勞動領到47800元。他們個個喜笑顏開,心中充滿感激之情。
黎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石留昌給打工就業者發放工資
黎平和興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在黎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黎平龍形街道的引導下,與黎平侗鄉茶城公司、易森園物業公司開展的勞務外包,集中發放工資的活動,目的是有組織帶領搬遷群眾縣內靈活就業,與縣內用工企業協作,幫助群眾有事可做,有錢可賺的事宜。黎平和興公司6月份靈活就業153人,上半年縣內靈活就業1943人,勞務輸出196人。
這是黎平縣堅持因人制宜、分類施策,針對搬進城不同勞動力群體,打出“公益崗位、社區工廠、就業基地、勞務輸出、技能培訓、創業帶動、定向招聘”等就業脫貧措施,幫助 6000多名勞動力就業,其中轉移就業2145人 ,全縣“零就業”家庭勞動力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大大促進易地搬遷群眾脫貧增收,有力地鞏固脫貧成果。
針對易地搬遷農民較多,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缺乏勞動技能、年齡偏大,就業困難的情況,黎平和興人力資源公司特推出村企合作項目,即各地花園茶葉需要薅修,除草,需要勞動力,該公司立即與龍形街道社區聯系,即可組織社區勞務人員,實施一條龍服務,保證他們每天每人勞務收入都在150元以上。
創辦社區工廠吸納一批。黎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黎平和興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黎平龍形街道對具備一定勞動力,但因照顧家庭等原因無法外出的留守婦女等貧困勞動力,創辦社區工廠作為就近就地就業的有效舉措,通過在場地租賃、水電費繳納、創業擔保貸款等方面給予扶持的方式,引進服裝加工、鞋業制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來創辦社區工廠 16個, 1000余名易地搬遷勞動力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陸書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