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私家車輛也日益增多,“停車難”這一問題尤為突出,為有效解決這一民生大事,優化交通環境,黎平縣相關部門通過在城區劃分建設停車場,進而緩解車輛停放問題。
隨著大家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日常出行以車代步成為許多群眾的出行方式。然而,能否順利的找到停車位,成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為此,黎平縣市政部門充分利用縣城道路資源,在文彩路、六塘沖、龍形街道等路段設置停車泊位,有效緩解群眾停車難問題。據黎平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政所負責人歐朝東介紹,今年以來黎平縣為了緩解交通壓力,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分別在頭壩路和城區幾個移民安置區設置道路兩邊的停車位1685個。
規劃停車位后,道路公共空間利用更加合理,群眾交通意識和城區環境面貌也有了進一步提升。“原來還沒規劃停車位的時候這里亂七八糟的,道路擁堵狹窄的地方車都開不進去,現在規范了車輛可以通暢了,放車也挺方便,不像原來那樣亂七八糟的,不好看。”對此,居民楊光映也是深有體會。
下一步,黎平縣將根據縣城區交通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有效整合資源,分層次、分片區選擇一些重要路段和居住區來建設停車場和新能源充電樁,以提供停車位的利用率,逐步解決車輛停放和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
黎平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政所負責人歐朝東說:“目前已經完成四中橋城市停車場的建設,蘭花園社區、和諧家園兩個停車場正在建設中,預計這兩個停車場建成后新增停車位五百余個;充電樁目前已經完成了南泉山廣場和體育館等幾個區域的建設,其他片區的充電樁正在建設當中。”(申黎 徐業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