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日前,黎平縣人民醫院兒科及新生兒科成功開展首例新生兒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術(簡稱留置輸液管道)(PICC)。為一名孕周為30周,出生體重僅為1.52kg的低體重早產患兒打開了生命通道。
該名早產患兒入院時病情危重且并發有多器官功能損害及凝血功能異常,被初步診斷為:1.新生兒重度窒息;2.早產兒;3.低出新生兒生體重兒;考慮診斷為:1.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2.新生兒肺炎。兒科及新生兒科醫生當即給予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保暖,防治感染,預防重要臟器出血,靜脈營養支持等治療。
經過積極的治療,該名患兒度過了呼吸難關,但另一個難題擺在大家面前,患兒需長期開放靜脈通道進行相應治療,因其胎齡小,體重輕,外周靜脈穿刺極為困難。為使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經該院新生兒科護理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后,決定對該名患兒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放置中心靜脈導管術(PICC)。在充分的術前準備下,由該院新生兒科吳園芳護士長及代華美主管護師進行PICC置管術并順利完成。經心電定位及床旁X線攝片定位,均提示導管尖端位置適中,放置準確。中心靜脈導管的置入,使該患兒的下一步治療有了可靠的、方便的、安全的靜脈用藥通道,再配合其他治療措施,目前該名新生患兒病情恢復良好,體重已增至1.9kg,即將痊愈出院。
經外周靜脈穿刺放置中心靜脈導管術中(新生兒科提供)
PICC術后攝片,導管放置準確(新生兒科提供)
PICC是指經外周靜脈放置中心靜脈導管。外周放置中心靜脈導管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項新的醫療技術,可為危重患兒建立長期靜脈通路。目的是減輕患兒反復穿刺的痛苦,也減少護理操作存在的困難。
該項治療技術在黎平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成功應用,是該院新生兒科醫療團隊在診療技術水平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為該院新生兒患者的搶救治療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醫療保障,該技術的成功應用為該院在救治危重新生兒(特別是早產低體重患兒)上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使黎平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的救治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陸青云 吳方敏 陸書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