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雷山縣自年初以來,七措并舉、集中發力,助推打贏全縣糧食安全生產攻堅戰。
一是加強責任落實,訂好“任務書”。年初,縣人民政府與8鄉鎮、鄉鎮與各村簽訂“2021年糧食生產目標責任書”,將全縣本年度糧食生產任務分解到各鄉鎮,各鄉鎮分解到村,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生產黨政同責制度,明確目標,緊盯目標。當前種植任務已經圓滿完成。
二是加強農資籌備,建好“大倉庫”。全縣春耕儲備備兩雜種子共6.49萬公斤,并全部開展植物檢疫復核;氮磷鉀肥總儲備5363噸;儲備農藥制劑8.6噸;儲備農膜182噸;可使用農耕機2.63萬臺,有效保障了春耕農資數量充足、質量安全。
三是提升種植技術,辦好“訓練營”。大力推廣農作物種子藥劑拌種下田、水稻機械化缽體育秧等先進種植技術,全年共推廣科學種植面積7.6萬畝,開展水稻主推品種評比展示21個,以開辦農民夜校、新型農民培育等方式,開展農作物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及防災減災技術培訓142期次,培訓農民1826人次,派出專家351人次到田間地頭,開展指導和技術服務,共指導農民6669人次,解決實際生產困難264個。
四是提高作業水平,裝好“助推器”。2021年爭取到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5萬元,受理農機補貼720份次,培訓農機人員1210人次,采取無人機噴藥和病蟲害防控作業,完成機耕面積12.8萬畝。全縣千單位耕地面積擁有農業機械動力是0.52瓦時/畝,農業機械化率38.33%。大力推廣適應山區的農業機械設備,有效提升了農業作業效率。
五是推廣綠色防控,打好“阻擊戰”。全面開展水稻水稻、玉米、馬鈴薯等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控指導,目前,共發布植保情報30期次,指導全縣主要糧食作物病蟲防治23萬畝次,進一步完善了全縣農作物病蟲害預警預報體系;建設主要糧食作物核心示范面積0.5萬畝,監測與防控面積2.8萬畝,當前全縣農作物統防統治率達43.5%,綠色防控覆蓋率為41%,農作物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主要農作物病蟲“阻擊戰”成效明顯。
六是實行高標農田,建好“營養地”。實施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5330畝,涉及西江鎮麻料、控拜、開覺、烏高、堡子等5個村。啟動實施雷山縣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計劃實施5100畝,涉及望豐鄉和西江鎮共7個村,切實提高了農田綜合生產能力。
七是落實種糧補貼,激發好“主動性”。按照“誰種糧,誰享受”的原則,全縣已完成核查和發放全縣實際種糧農民的種糧補貼162.37萬元,兌現面積10.13萬畝,核查和發放進度全州靠前,農民實際種糧補貼按時兌現,較好的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種植、管理熱情。
據悉,2021年,雷山縣糧食生產任務為17.05萬畝,上半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8.116647萬畝,其中夏糧完成4.939875萬畝,春播秋糧完成13.17679萬畝。預計產量達4.46萬噸,為奪取全年糧食安全生產和農業豐收、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農業現代化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基礎支撐。(趙仕平 李碧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