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梁宏運都會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壯話和方言,用口頭吆喝的方式進行鳴鑼喊寨。提醒大家要注意疫情防控、用火用電、森林消防、安全生產、環境衛生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和資源缺乏,寨上沒有廣播站,梁宏運只能通過自己的聲帶發聲,雙腿代步,將信息傳達告知到在每家每戶。期間,他的聲線也從開始的清透變為沙啞,嚴重時都無法進行正常吞咽。但他卻沒有停止下來的想法,一是身為村鳴鑼喊寨專員,這是職責所在。二是這一方水土人情給予了他生命和價值,能盡自己微薄之力,守護這片祥和,是一份榮耀。經歷短暫修養后,梁宏運又接著開始了準時的走村竄寨,鳴鑼喊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聲音響遍了整個山寨,成為村里新時代的“山歌”,用聲作矛、音作盾,建設守護平安秀塘,已然成為一種時代記憶。
守護的背后,是一位與天斗、與地爭的孩子、丈夫、父親、兄弟和人民的公仆。
“傳宗接代,延續香火”這是自古便傳下來的祖訓,但隨著毛澤東同志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到改革開放提出“生男生女都一樣 女兒也是傳后人”的口號后,社會男女地位已逐漸平等。但在21世紀初,由于農村貧困地區地處偏僻,交通閉塞,重男輕女現象仍然較為嚴重,超生多生的情況并不少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梁宏運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兩個女兒相繼出世后,不受陳舊觀念的束縛,果斷放下了想要男孩延續香火的想法,積極主動響應計劃生育政策。到鄉計生站做結扎手術并辦理雙女節育證,將兩個女孩視如珍寶,盡心盡力的撫養培育成人成才。現如今,兩個女兒長大了,也組建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逢年過節女兒們都會抽空回家探望陪伴二老,看到女兒們坐擁在身旁,臉上都時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也為當初的決定感到無比的自豪。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十余年前,因父親發生意外,不幸落下殘疾癱瘓臥病在床。哥哥為先天智力障礙三級,無法正常的生活交流。兩個女兒尚且年幼,家庭的重擔無疑就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當時的他,也是有著滿腔抱負、想要追夢的少年。但為了能讓家里人能吃飽飯、穿暖衣,做好一個孝順的兒子,合格的父親。不得不將理想掩埋,為一日三餐發愁,每日早出晚歸、不分寒暑、不知疲倦的勞作著,數不清楚有多少個日夜沒有好好的合過眼,也記不清多少次雙掌上老繭的一次次破裂,一次次愈合的景象。他相信,苦難總會過去,幸福終將到來。和妻子李秀華秉持著功夫不負有心人,敢做敢拼的精神,贍養照顧好父親兄弟的起居生活外,還咬緊牙關,省吃儉用,支持兩個女兒上學,教育她們要學好本領,將來回報社會,為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眼看著女兒們慢慢開始獨立,生活環境開始慢慢有了起色,卻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哥哥梁洪福突患腦溢血,也癱瘓在床。無疑給這本就苦難的家庭當頭一棒,但是他們仍然沒有放棄,最后在自身努力和鄉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終究在2020年底實現脫貧。
“做人民的好公仆,不負人民養育恩。”自父親病倒后,梁宏運就留村中務農照料家庭。期間他不斷的向組織靠攏,加入到家鄉建設的大軍中。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的沖在前頭,在抗洪救災、抗擊新冠肺炎、秋糧搶收時等斗爭中,不留余力幫助黨和群眾奉獻自我,很好的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品質和擔當。成家后,連同妻子加入到為人民服務工作中,即便家庭環境所處艱辛,也沒有放下肩上村里的大小事務。極力配合村兩委、鄉黨委工作需要,政策落實到位。積極配合人畜環境改造、村級規劃、修建基礎設施,主動參與村委管理中活動中。在安全生產方面:積極加入村級義務消防志愿隊,維護一村平安;上路巡查巡邏,進行路面保養和環境整治;清理周邊野廣告、廢棄物,清理整潔村居環境;不定期入戶宣傳新的惠民政策,引導大家就業創業;主動為鄰里百姓更換老舊電線,建設新房,檢查村民用火用電消防安全等。
“孩子眼中的無所不能的超人、群眾眼中任勞任怨的好干部。”這是交頂村眾人對于梁宏運最直接的印象。當詢問梁宏運本人他數十年的堅持是什么?他望著村寨上嬉鬧的孩童微笑道:“只想為這寨子里的父老鄉親,多做點事情。讓他們能夠好好安居樂業,快樂的生活下去。”也許,這就是心有信仰,走的踏實。
梁宏運,男,壯族,1970年4月出生,中國共產黨員,從江縣秀塘壯族鄉交頂村人,農村知識青年、村鳴鑼喊寨專員,在2020年被評為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妻子李秀華,1974年4月出生,群眾,秀塘鄉交頂村一組組長。(聶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