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張張紅紙,彰顯了民間剪紙藝術魅力。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表達了對黨的祝福和感恩之情。
6月25日上午,黔東南州老年大學一樓教室里,黃躍蓮、潘榮葵兩位老人正向記者展示著她們的剪紙畫。這些作品花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方寸之間,情意滿滿,她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慶祝建黨100周年。
愛上剪紙 源于一次外出學習
黃躍蓮是凱里一職校退休職工,2019年,60歲的黃躍蓮在州老年大學上課期間,有幸得到一次外出學習機會,一個星期的學習時間她接觸到了剪紙,從此之后便深深地喜歡上了這門指尖上游走的“老手藝”。
“以前只是在電視上見過剪紙,沒想到自己也能有機會學習。一把剪刀,一張紙,剛開始想到啥,順手就畫下來,剪完后的東西,還不錯。”黃躍蓮在老年大學繪畫班學習,因為有一些繪畫基礎,先把要剪的畫畫出來,然后慢慢練習,練著練著就越剪越好了。
然而,在黔東南會剪紙的手藝人并不多,“據我了解,縣里面有幾個剪紙愛好者,全州加起來不到十個。老年大學有教畫畫的老師,可是沒有會教剪紙的,只能全憑自己摸索。”黃躍蓮說,沒有專業的老師指導,也沒有喜歡剪紙的朋友交流,使得學習過程緩慢不少。
于是,黃躍蓮時常跟同在老年大學繪畫班的潘榮葵分享剪紙心得,她的隨口一句,“跟我一起剪紙吧!”沒想到,潘榮葵爽快地答應了,而且第一次嘗試就成功了。
服務社會 剪紙多了幾分樂趣
2020年初,全州人民齊心抗疫情,黃躍蓮萌生了創作抗疫作品的想法,剛開始只想著在這一特殊時期進行剪紙挺有意義,后來有幸參加了“中國百位剪紙大師抗疫優秀作品線上展覽愛心拍賣活動”,2020年5月28日,她的作品和全國百名剪紙大師一起在網上拍賣,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捐助。
“能夠為抗疫盡一份力,辛苦一點也值得。”黃躍蓮說,做喜歡的事,又能幫助到別人,是件開心的事。
黃躍蓮的同學,72歲的潘榮葵是一名老黨員,州農科院退休后在老年大學學習。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潘榮葵和黃躍蓮商量著,“創作幾幅剪紙為黨慶生吧!”說做就做,從五月初開始準備,兩人各自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準備作品。
“跟之前的作品稍有不同,我請了書法老師寫字,然后再進行加工。”黃躍蓮的三幅剪紙作品上,“愛人民”“愛祖國”“感黨恩”九個大字明亮而醒目。另外一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字樣的剪紙,已送往省老年大學展出。
“畫畫花的時間不長,主要是剪費工夫。要有耐心,還要細心。”兩年的時間里,兩位阿姨創作了不少作品。作為一名剪紙愛好者,她們對傳統文化別有情懷,對禮贊建黨100周年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潘榮葵的作品則以凱里市井為元素為主,苗族婦女正在刺繡,其中還有“凱里老街酸湯魚”字樣的老字號酸湯魚店。行人穿行在街頭,好生熱鬧。
“在創作的剪紙作品里,每一個作品都是一個整體。不單單是要靠剪,有很多細節的地方需要用刻刀一點點刻,慢工才能出細活。”潘榮葵介紹,有的作品光是扣邊框都要花一個星期。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咱們幸福的生活。”她們親歷了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由落后走向富強的滄桑巨變歷程,用剪紙藝術禮贊建黨100周年,感到非常榮幸。(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玲 王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