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服務窗口是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展示公安形象的亮化工程。為深入推進“文明示范窗口”和“文明服務標兵”創建活動,促進民警牢固樹立服務群眾意識,榕江縣公安局積極轉變理念,多措并舉,“四強化四提升”加強公安窗口服務規范化建設,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努力提升戶政窗口服務質量和水平,打造優化營商環境的服務窗口、服務人民群眾的便民窗口、展示優良作風的形象窗口,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切切實實的便利,進一步和諧了警民關系。
強化便民舉措,提升服務質量。戶政窗口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群眾對公安工作的評價和警民關系的和諧。為切實提升窗口服務質量,榕江縣公安局把群眾呼聲這個“第一信號”轉化為“第一行動”,把上級決策部署與基層實際、群眾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公安窗口服務工作更能體現群眾的意愿和需求。結合服務窗口的業務實際,縣公安局將涉及公安類的行政審批事項進駐了政務大廳,由服務窗口具體負責,在辦理時若手續材料齊全的,當場辦理,涉及領導審批的,由窗口民警將材料掃描后通過公安網公文傳輸系統提請領導審批,無需群眾往返找人簽字,從而提高了辦事效率,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為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縣公安局要求窗口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從一舉一動練起、從一言一行做起、從一點一滴抓起,嚴格規范警容警姿、言行舉止和服務質量,以飽滿的精神、甜美的微笑、優質的服務迎來送往每位辦事的群眾,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警察形象,確保服務措施落實到位,戶政窗口充滿“愛心”。
強化辦事時限,提升群眾滿意度。為真正提高戶政窗口辦事效率,窗口民警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放管服”、“只跑一次制度”等工作要求,實行一站式服務,不斷提升公安窗口服務質量,簡化審批、辦理等程序,真心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同時為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公安機關戶政窗口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事時限,縣公安局制定出臺了《榕江縣公安局戶籍管理工作便民利民措施》,公開向社會承諾,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用愛心、真心、誠信換取人民群眾對服務窗口的滿意度,從而更好樹立文明窗口的良好形象。
強化工作效率,提升辦事效能。為切實抓好戶政服務窗口的工作效率,戶政窗口推出“開門評警”舉措,設置了警務公開欄、辦事指南、意見箱、評價器、警民聯系箱、群眾舉報箱等,讓群眾的意見和呼聲能最直接的傳達到工作中;為開展好警務服務工作,縣公安局將群眾意見征求表放置于戶政窗口,讓前來辦事的群眾自愿填寫,每天下班后回收匯總群眾意見,對群眾提出的最突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及時制定整改措施;并對前來咨詢戶政業務或要求幫助解決戶口事項的群眾,做到收到一件,回復一件,落實一件;同時廣開言路,認真聽取群眾對戶政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對能當場解答的問題和疑惑現場解釋清楚,對不能當場解決的問題,集中進行梳理,制定可行方案,提升了公安戶政工作辦事效能。
強化綠色通道功能,提升感性服務。為方便孤寡老人、臥病在床的病人、在校學生等平時沒有時間辦事的特殊人群辦理戶政業務,戶政窗口堅持“服務跟著群眾走,窗口根據服務開”的理念,打破常規,變“等你來”服務為“我上門”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為特殊需要群眾推出“上門辦證”“上門送證”“節假日特約服務”等便民利民新舉措,為群眾提供最直接、最貼心的服務,真正服務于民、取信于民,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真正做到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進一步和諧了警民關系,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為統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牢記殷切囑托、忠誠干凈擔當、喜迎建黨百年”專題教育,4月6日,天柱縣檔案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職工進行集中學習研討暨安排部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專題教育以來,縣檔案館領導班子始終堅持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統籌推進專題教育及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納入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標要求,繼而為持續深化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干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的殷切囑托,努力提高黨員干部政治思想覺悟。
在集中學習教育暨研討交流過程中,大家圍繞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疫情社會防控及履行本職工作、堅守初心忠誠干凈擔當,積極投身檔案事業,用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如何更好地發揮“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工作職能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縣檔案館主要領導楊天恩同志就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集中學習和專題研討,“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黨史常識知識互動問答及開展民國檔案編目業務培訓,提升館員檔案業務能力等方面做了具體要求。黨支部書記唐才玉同志就組織全體黨員赴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紀念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牢記殷切囑托、忠誠干凈擔當、喜迎建黨百年”主題黨日活動做了工作安排。(陳向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