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 4 月 1 日上午,環衛工人吳臣蓮和田仁梅同往常一樣,正在打掃街道,突然間她們發現在道路旁的一棵樹底下居然有一部手機和紅色的皮包,剛開始還以為是有人暫時放在這兒,也并未在意。
可當她們兩個將路面清掃得差不多的時候,卻發現依舊沒有人前來取走這些物品,她們這才意識到很可能是有人不小心將東西遺落在這里了。看著價值不菲的手機和皮包,吳臣蓮和田仁梅也很為失主著急。
" 失主錢丟了包丟了,她心里面肯定是著急的 " 吳臣蓮說。
二人在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后,她們就在原地等候前來尋物的失主,在數小時的焦急等待后,終于等來了失主的手機鈴響。聯系上了失主,雙方又約好時間和地點后,吳臣蓮和田仁梅一直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吳臣蓮說:" 撿到人家的東西肯定要還,將心比心,我們丟了東西也會很著急,別說是撿到這么貴重的物品,就是撿到一根針都要還給人家。"
在核對好信息后,吳臣蓮和田仁梅將皮包和手機歸還給了失主。據失主龍女士介紹,當天她是在回家的途中在事發地小憩了一會,走的時候卻因大意忘了自己的東西,次日醒來后才發現自己的包不見了。
在龍女士發動家人焦急尋找中,龍女士的姐姐抱著試試的想法撥打了妹妹遺失的手機電話號碼,隨即才聯系到了已等候多時的吳臣蓮和田仁梅。失而復得的喜悅過后,龍女士被這兩位阿姨的舉動深深地感動。
" 蠻感謝她們,她們都蠻辛苦的。經過這件事過后,我相信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好心人的,我的心里面感到很溫暖。" 龍女士高興地說。
據介紹,類似發生在劍河縣環衛工人拾金不昧的情況還有很多,近三年來,劍河縣環衛工人累計拾到鑰匙、身份證、銀行卡等物品 161 件、現金近萬元、手機十余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