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日,全國高考正在進行時,時代楷模、臺江縣民族中學終身名譽校長陳立群專程從杭州趕來送考。咱們臺江家喻戶曉的陳校長,又回來了!
陳立群與臺江的結緣,源于一次講座。
2016年4月,陳立群受邀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做講座。兩三千人的村寨,直到2014年才有學生考上大學,因為貧困,很多孩子十四五歲便輟學……
陳立群感同身受。他出生在臨安農村,家住在有著數百個臺階的塔頭嶺之上。讀高中的時候,從家到學校有30多里路。一路上,還要肩上扛著一袋米,手上拎著菜。有一次他跟母親鬧了別扭,母親生氣地說,要么你就不讀算了。
他當時氣也上來了,說不讀就不讀。這個時候父親聽到了,老遠甩過來一句話:“別的事情可以商量,讀書的事情沒得商量。”父親平時說話不多,但是話一出口,就跟打雷一樣,沒法違抗。陳立群說,這生硬強勢的背后,是農民父親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最樸素的表達。
到黔東南支教,陳立群的愛人和整個家族都非常支持。每次寒暑假從杭州出發去黔東南時,家人經常往他的背包里塞錢。“我的支教,嚴格來說,是一種家族行為,是一種家風傳承,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2016年8月,陳立群來到臺江縣民族中學擔任校長。第一件事就是走進了100多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并給予適當資助。
在一次家訪中,陳立群到了排羊鄉小江村,那里有一所小江小學。學校是很破舊的木板房子,兩層樓,一樓是用木板釘起來的教室,四面通風。二樓是學生吃中飯的地方,沒有樓梯,幾塊木板搭過去進二樓,很危險。看了以后,陳立群感到很辛酸。他當時就把這所學校拍下來的照片,作為自己的微信頭像,以便時常激勵自己。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做了30多年的校長,積累了一些學校管理的經驗,花甲之年,還能參與其中,發揮余熱,做一些具體的事,傳遞杭州教育先進的理念與方法,傳遞杭州教育的‘責任’,那是一種莫大的欣慰。
“希望我能夠盡自己所能,安安靜靜地幫一把處在相對薄弱教育環境中的孩子,別無他求”。
任職期間,陳校長積極向教育部門爭取,把自己獲得的國務院特殊津貼和杭州市杰出人才獎的獎金拿出來,設立“陳立群獎教金”,每年獎勵9名教師,每人5000元,每當教師家里有紅白喜事,陳校長都會到場看望,盡力解決老師們的后顧之憂。
“2008年和2011年,臺江民中只有一人考上一本,2016年后走上 ‘逆襲’ 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2018年高考中,8名學生考分超過600,打破了本校高考11年無600分以上的歷史記錄;今年,州教育局依據中考招生成績,給臺江民中的一本指標44人,實際完成107人;二本指標306人,實際完成561人。連續三年,臺江縣高考增量從全州末尾沖到了全州第一。”3年時間,把黔東南臺江縣民族中學帶成了“名校”。
如今,咱們的陳校長又回來了!這位將真情獻給大山學子的校長,再次出現在臺江的校園里,用一次次擊掌、一聲聲鼓勵,為考生們加油鼓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