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天柱縣依托“議事院壩會”為抓手,把“民事直說”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層次融合,聚焦群眾急需、關注度高、獲得感強的“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用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面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今年來,天柱縣聯山街道將“民事直說”作為黨員干部和群眾說事議事的重要平臺,各村(社)圍繞村級發展的大事、鄉風文明的好事、影響和諧的難事、扶貧幫困的急事、利民便民的實事、群眾關心的村事等展開說事議事。
“上個月召開議事院壩會,我說想找一份工作,沒過幾天,社區工作人員推薦我加入聯山街道家政服務隊,會上直接說事真是好啊!”天柱縣聯山街道惠民社區張大姐說。
“在說事議事會收集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社區工作人員還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匯民意,下功夫解決好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天柱縣惠民社區黨委書記楊宏久說。
天柱縣聯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楊世常介紹,聯山街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村(社)情實際,制定了各村(社)“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針對基層黨建、富民產業發展、村(居)規民約、民生保障等村(社)級事務與黨員群眾共同商討,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同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志愿服務,采取“群眾點單、志愿者接單”的模式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據了解,天柱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席會議制度”,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整合建立1個中心、17個所和71個站,成立12支專業志愿服務隊509支志愿服務小分隊。組織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通過農家院壩、廊橋涼亭、家祠院落、文化廣場等召開民事直說會議,組織發動群眾規范參與村級各項事務管理、決策和監督,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提出訴求的渠道,干部們深入群眾中去,讓群眾享受“點單式”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
“今天召開‘議事院壩會’,鄉親們還有什么需要解決的就在議事會上直接出來。”天柱縣高釀鎮地良村黨支部書記龍廷杭在會上開門見山地說。
“我們村群眾居住零散,希望村上能夠配備兩個垃圾桶。”地良村村民胡大哥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發表著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就這樣,高釀鎮地良村黨支部書記龍廷杭聽完村民的建議,并逐條記錄下來,告訴參會人員開會研究解決。
近年來,天柱縣依托“議事院壩會”開展民事直說,按照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組織以各鄉鎮(街道)村(社)黨組織為核心、村民群眾為主體,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鄉鎮(街道)包村(社)干部、鄉賢等召開“民事直說”會議,通過“點單+接單”“集中+分散”“規學+選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采取面對面、鍵對鍵、屏對屏、心貼心的形式,傾聽民聲民情,解決群眾難題,拉近干群關系。截止目前,召開“議事院壩會”3000余場次,開展“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8000余場次,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1.3萬件。(龍本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