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正常增長機制進一步加強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工作的通知,制定 "12 條干貨 ",出 " 硬招 "、引 " 硬人 "、扛 " 硬活 ",明確 "345" 保障底線(即: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按不低于所在縣區上年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3 倍、且年收入不低于 4 萬元,支書主任一肩挑的年收入不低于 5 萬元),切實提升村干部崗位吸引力,激勵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熱愛村干部崗位,持續鞏固脫貧成效,積極投身鄉村振興。
遵義市紅花崗區蓮池村。張繼紅 攝
——省委高度重視,高位統籌推動。省委書記諶貽琴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高度重視,強調 " 要完善對村干部的關心關懷機制,保障好他們的福利待遇,讓他們在基層安心工作。"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審定調整全省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的文件。在市州黨委書記述職會上,全省保障水平排名靠后的市州黨委書記逐一表態,倒逼責任落實。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長劉捷同志親自研究、親自推動,多次深入基層調研了解情況、聽取村干部意見建議,把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基礎保障方面的問題,在省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上對照剖析。省委組織部把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作為第十一屆村 " 兩委 " 換屆工作目標任務,在提升村干部報酬待遇、增強崗位吸引力上下功夫,打好提前仗,做足臺下功,為做好換屆工作創造良好政策環境,真正讓村干部崗位有干頭、干起有勁頭、干好有盼頭。
——科學制定標準,提升保障水平。" 脫貧攻堅村里工作任務重,特別是支書主任一肩挑后,工作責任和壓力很大,基本上全部精力都放在村里。沒有提標前,有的一個月不到 2000 元,有的還發放不及時、不足額,村干部崗位確實難以吸引優秀人才,脫貧攻堅期間辭職的村干部不在少數。" 黔西南州望謨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周廳說。為解決村干部報酬低,人難選、難留的問題。省委組織部會同省財政廳共同研究,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對村干報酬再次進行提標,明確每村村干部報酬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提標增加 3 萬元、達到 12 萬元。村黨組織書記的基本報酬按照不低于所在縣上年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 倍標準核定,按 2020 年測算,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642 元,村黨組織書記年收入底線要求達到 4 萬元、高于 3 倍標準,月平均 3300 元左右。
" 從 2 倍到 3 倍,不簡單是數字上差 1,效果就大不一樣了,按平均 8% 的增長速度算,每年凈增長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這是一本‘長遠賬’,真正建立起可持續增長機制,村干部得知這個政策后,普遍反響很好,臉上洋溢著幸福感恩的笑容,表示吃了‘定心丸’,將更加安心扎根在村、奮進鄉村振興。" 黔東南州從江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龍昌明說。這次提升村干部報酬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的措施,各級財政拿出真金白銀,僅省級財政每年新增投入 2.4609 億元,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激活村干部隊伍建設 " 一池春水 "。
——狠下真招實招,基層反響熱烈。" 這次村干部報酬調整,明確了‘ 345 ’具體指標,感受到組織上實打實的關愛,這是嚴管厚愛的具體體現,文件每一條都是‘硬通貨’,這樣就能保證政策紅利真正能落到村干部身上,我們干起工作也更有激情、更有盼頭。" 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黃家村支書甘強說。這次村干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提標,要求每村辦公經費每年不低于 2 萬元基礎上有所增長,保障村級組織基本運轉和為民辦事服務。按此測算,村黨組織書記月平均報酬最低可達到 3300 元以上,全省平均水平每月將達到 4000 元以上。同時,為避免拖欠、截留村干部工資等現象發生,此次文件明確村干部工資由縣級黨委組織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核定,以 " 一卡通 " 方式按月足額發放到人,省級層面通過財務系統隨時抽查核實。
文件要求各地認真貫徹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積極將村干部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購買范圍,為村干部正常離任后待遇保障上 " 雙保險 "。目前全省已有 28 個縣(市、區)實現購買全覆蓋,對未落實購買的地方將加大督促考核。除了財政增加投入以外,文件還鼓勵各地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明確可從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獎勵資金,對有突出貢獻的村干部進行獎勵。同時,還明確了村級事項準入制度,結合實際可采取購買服務方式,切實減輕村級負擔,增加村干部收入。" 這次文件出臺后,我們鄉黨委(擴大)會第一時間組織傳達學習,并迅速傳達到廣大村干部中去,大家感到非常振奮,感恩之心、奮進之情難以言表。當前正值村‘兩委’換屆關鍵時刻,文件的出臺必將留住一批優秀村干部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大貢獻,也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向農村聚集。" 大方縣三元鄉黨委書記陳道勇談起這個文件,心里感觸頗深。
文件的出臺只是上半篇文章,關鍵是要持續推動黨的好政策落到實處、發揮好實效。各級黨委還需高位統籌,組織和財政部門協同抓落實,真正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發揮 " 四兩撥千斤 " 之功效,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留在農村、流向農村,為做好第十一屆村 " 兩委 " 換屆吸引儲備充足人才,為鞏固脫貧成效、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