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州委、縣委決策部署,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聚焦“急難愁盼”,切實推動解決群眾面臨的難事、基層面臨的難題、發展面臨的難點,縣住建局三強三抓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
強化保障改善民生抓落實:一是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強化對老舊小區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運、通信、消防、安防等設施的改造提升,保障基本民生。在“保基本”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和群眾需求,制定改造內容清單,有針對性地進行完善提升。計劃到2025年要全面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86個,涉及住戶3752戶,其中:2021年開工改造10個小區552戶,剩余76個小區2106戶于2022、2013年實施完成。目前完成11棟房屋的改造涉及戶數76戶。二是完成6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累計發放租賃補貼372戶,發放租賃補貼資金97312元。三是全縣“煙囪樓”排查整治臺賬1686戶,各鄉鎮形成工作專班,建立臺賬,對清單內“煙囪樓”根據倒排工期表時間節點及時督促業主和營業單位進行整改。
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抓提升:啟動東關上旅游服務中心新建城市公共停車位200個,建設新建充電樁20個。到2023年底計劃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1條,全縣背街小巷100%達到基礎改造標準,20%背街小巷達到提升改造標準。其中,2021年新開工改造背街小巷3條。
強化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相銜接抓鞏固:一是從產業入手,做好幫扶村發展銜接。幫助江古鎮軍坡村、壽斗村在以茶葉、艾葉產業現有基礎上,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提升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做好產業規劃,借助于特色產業形成完備的產業鏈,進而帶動脫貧戶穩定致富。采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產業扶貧模式,不但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而且延伸產業鏈條,有效提高產業扶貧的質量和效益。二是對退出的貧困人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派出3名能力強的年輕干部下村開展幫扶工作,在完善提升相關扶貧政策的前提下,使現有幫扶政策在過渡期內保持總體穩定,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和防止發生新的貧困。三是從治理入手,做好服務銜接。圍繞鄉村振興的戰略布局,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從而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組織保障。開展農村文化創建,深化鄉村德治建設。此外,積極探索順應信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智慧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楊文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