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的手指在炒干機子里有節奏的翻騰茶葉,不多久就完成半斤鮮嫩“黃金芽”茶葉的一道烘干工序,茶香四溢、鮮味撲鼻,原先青悠悠的葉子變成亮晶晶的“黃金條”。
茶葉“早采一天是寶,晚采一天是草”。為了不影響采摘時節,張光明向當地和周邊村寨招聘采茶工,一律在現場給茶農支付采摘茶葉勞務費。
據張光明介紹,茶青回收每斤20元,采得快的茶農每天可以掙到100-150元不等,采茶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既能照顧到老人和孩子,又能有穩定的收入,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目前既是采摘期間又是加工生產線的關健時節,為滿足茶葉生長速度和加工需求,每天均有80名茶農采摘第一抺新芽。
據了解,壩寨鄉錦團村溪頭茶場,建于2015年3月,這些年來,錦團村堅持以黨支部為引領,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圍繞“兩茶一藥”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結合本村實際,因地制宜,流轉閑置土地200畝,發展茶葉產業,吸納浙江外商到村里投資發展茶葉產業,成功注冊了“錦團村溪頭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實施“黃金芽”茶葉150畝,2017年3月擴大種植安溪白茶50畝。
五年來,該茶地已進入豐產期,合作社以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小微企業運作,除生產加工“黃金芽茶葉”外,還向當地群眾收購零散戶種植鮮茶葉加工形式滿足群眾需求,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農增收注入活力。
近年來,錦團村圍繞“山”字做文章,以茶葉種植為重要著力點,通過招商引資投入建設產業項目,加大茶葉生產投入,現年均“黃金芽”茶葉干貨產量達2500余斤,實現產值60萬余元。由于“黃金芽”茶葉品質上檔,味道可口,深受外商青睞。
截至目前,錦團村已擴大茶葉種植到300畝,為錦團村產業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如今,茶葉產業已帶動當地周邊剩余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200余人,已成為當地群眾主要收入來源。(石遠光 姚進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