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放大鏡”對農村環境全面體檢尋“癥結”。 為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平寨鄉建立《衛生公約》長效機制,發揮鄉村治理模范作用,成立“環境衛生督查組”,村“兩委”班子針對人居環境問題成立工作專班,對各村進行全面體檢搜查尋找“癥結”所在,并建立相關應對措施。目前,各村一共搜尋衛生死角25處,發現“隨手仍垃圾之人”34次,并嚴格履行《衛生公約》給予嚴重警告。
用好“顯微鏡”對農村環境量身定做建“病例”。緊抓農村人居環境“痛點”的同時,為各村人居環境量身定制建“病例”,找準發力點,針對專班發現的衛生死角,組織專人專包,定職定人定崗,采取“拆、整”并舉“清、建”結合工作方式,將各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月工作計劃,每月在“平寨鄉清潔風暴”工作群通報各村整治進度,每月召開一次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調度會,針對各村難點、重點問題進行研討,讓農村垃圾“無處現身”。今年以來,平寨鄉清理衛生死角26處,清理垃圾320噸,拆整并舉15處,清建結合12處,通報整治進度5次,各村環境衛生總體水平顯著提高。
用好“望遠鏡”對農村環境落實責任保“藥效”。深入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落實“一把手”責任,組建一支“指揮長+駐村干部+村兩委+網格長”的環境治理隊伍,落實責任包保“藥效”的同時,“環境衛生督查組”每月對各村衛生進行督查,并通報排名進行加減分制,將各村整治成果與村干部工作績效掛鉤,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今年以來,平寨鄉開展衛生督查5次,組建環境治理隊伍12支,用行動和成效,為全面建成文明、和諧、美麗的鄉村振興增光添彩。(姜登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