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校為“點”,筑牢安全屏障。組織各學校擇期召開防溺水安全教育班會,特別針對留守兒童和孤兒的宣傳教育,告訴小朋友們要把“四不要 ”銘記心頭,即不要在沒有家長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在未設置警示標識的水域游泳;不要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溝、河、渠游泳;不要在上下學的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邊戲水,以及面對突發(fā)情況應該如何處理等其他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筑牢防溺水源頭安全管理教育。目前,組織開展各類校園防溺水安全教育7場次,簽訂暑假中小學生防溺水承諾書800余份。
以家長為“線”,壓實監(jiān)護職責。一方面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轉發(fā)防溺水類信息,將防溺水知識宣傳、真實案例警示等內(nèi)容告知每一位學生家長,同時簽訂《暑假期間防溺水家長責任書》,督促家長認真履行監(jiān)護人職責。另一方面組織村“兩委”、包(駐)村干部、志愿者等深入各村民小組、田間地頭、農(nóng)戶家中面對面宣傳講解,倡議家長們要加強防溺水意識,從思想上建立防溺水保護線,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度過一個安全愉快的暑假。目前,簽訂家長責任書1000余份;入戶教育宣傳300余次。
以轄區(qū)為“面”,擴大宣傳范圍。利用村廣播、小喇叭、電子顯示屏等循環(huán)播放防溺水安全提醒,張貼、懸掛防溺水安全宣傳標語,多角度加大宣傳防溺水安全教育,進一步完善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防溺水工作體系,共同營造關心保護青少年兒童生命安全的良好氛圍。目前,廣播、小喇叭、電子顯示屏等循環(huán)播放防溺水安全提醒800余次;張貼、懸掛標識標語24余張;轉發(fā)信息20余條。(吳賢燕)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