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
麻江縣賢昌鎮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這條主線,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花椒產業規模化種植,并在花椒地里進行套種,通過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方式,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季夏時節,走進賢昌鎮高枧村長秧坡花椒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樹鋪滿地塊,花椒樹上,綠葉遮不住飽滿的椒果,微風拂過,濃郁的椒香撲鼻而來。花椒樹旁,村民們拿著剪刀正在忙著采摘花椒。
“大家注意,這是我們三年以來首次掛果,我們已經跟(收購)花椒老板聯系好了的,不用擔心花椒賣不出去,加足馬力干。”高枧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徐錫洪一邊采摘花椒,一邊高興的呼應著。
產業透“綠”,黨建飄“紅”。經過三年的努力,現如今的賢昌鎮各個花椒基地里生長健碩的花椒樹成行成列,滿山的花椒已然成林待產,這都得益于賢昌鎮探索出的黨建工作與綠色發展同頻共振的新機制。
“按照‘黨社聯建,村社合一’的發展思路,賢昌鎮采取‘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帶動模式,將花椒產業與黨支部帶頭、農民職業化管理緊密結合,實現黨員變技術員、群眾變職業農民、技術變現金的新‘三變’發展目標,促進賢昌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分管賢昌鎮農業產業發展工作的副鎮長帥永超向記者說道。
產業興,技為要。賢昌鎮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和成效,如何立足長遠發展,做到“讓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技術
人才管護成了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招。賢昌鎮充分運用“黨建+”模式,依托各村黨支部,培養一批以村“兩委”成員和黨員為主要力量的“田秀才”、“土專家”,在參與種植及采摘的農戶中積極推廣“田間課堂”培育模式,將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村實用
人才組織起來,在花椒采摘關鍵期開展技術培訓,以此增強椒農對花椒的管護能力,提高花椒品質,助推椒農增收,助力花椒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現在我在這個花椒基地打工,掙錢是次要的,主要是想學點技術傍身,以后也多一條找錢的路子。”在基地務工多年的村民王興祝高興的說道。
“從花椒初期的栽培管理、病蟲防控、整形修剪、施肥除草等方面,我們村黨支部成員都是先學一步,在指導農戶定期管護中傳授種植技術,讓花椒成為我們村發展的‘搖錢樹’。”徐錫洪信心滿滿的說道。
為持續做好花椒產業,鞏固產業成果,實現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互融共促,賢昌鎮以抓示范、促典型,打造一個、帶動一片的目標,在高枧村長秧坡花椒基地里同步套種中藥材黃精,力爭該村主導產業花椒三年投產,輔助產業黃精五年增產雙收。
“今年是我們高枧村花椒種植投產的第一年,按照‘村合作社組織實施+大戶集中管理種植’100畝,‘村合作社包技術、包回收+農戶種植’150畝計算,預計村合作社在長秧坡種植的250畝花椒可采收花椒鮮果12500斤,按照15元/斤的市場價,我們村今年就可獲得18.7萬余元的收入,加上套種的黃精長勢好,過兩年收入估計會更可觀。”徐錫洪看著剛采摘好的花椒,心里樂開了花。
解剖花椒產業,邁開致富路子。為全面推進黨建引領,釋放鄉村振興“紅色動能”,賢昌鎮下一步將按照村黨支部整合資源、產業成片推進、黨員示范帶動的原則,結合現有花椒產業基礎,打破區域發展界限,以成片打造、抱團經營的方式,推動賢昌花椒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傾力打造“一村一品”或“幾村一品”的產業新格局。(歐清蘭 孫煜 詹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