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安全管理分級“責任圖”。構建縣、鄉、村“三級防控一體化”責任體系,完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明確防汛度汛責任人、講清防汛工作要點,做到“事有人盯、活有人干”。2024年,印發了《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調整充實黎平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的通知》《黎平縣防汛辦關于明確黎平縣2024年水庫(電站)、山洪災害危險區、在建水庫和重要山塘防汛度汛“三個責任人”的通知》《黎平縣2024年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及重點防洪城鎮防汛行政責任人名單》,動態調整明確50余座小(二)型以上水庫水電站、30余座重要山塘防汛“三個責任人”和90處山洪災害危險區“三個負責人”。
防汛應急救援演練應急會商
建立安全風險分類“防控圖”。筑牢“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推進、鄉鎮落實、群眾參與”的“群測群防群控”格局,全面落實防災減災避災措施,切實做好值班巡查、雨情水情觀察、分析研判會商、風險預警預報、汛情預告通報、組織轉移避險、防汛搶險救災等各項工作,解決防災救災“最后一公里”問題。2024年,印發《2024年縣政府領導防汛抗旱包片分工方案》,強化區域聯動,及時掌握形勢、研判發展態勢,跟蹤掌握雨情、水情、險情、災情,確保有效應急;印發“防汛工作要點”1個、“日常預警提示”5個、“隱患整治方案”3個、“應急救援預案”380余個,發布預警信息60余條。
安全生產月啟動日及防汛演練現場
深化安全教育引導“意識圖”。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工作“先鋒”作用,抓實“思想認識”先行工作,組織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專業技術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等各類人員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提高防汛水平能力。巧借“5.12”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民族文化村歌活動”等契機,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活動;綜合運用黎平應急廣播、黎平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等廣泛宣傳防災避險知識,增強廣大群眾防范意識,轉變“要我防汛安全”到“我要防汛安全”。2024年,組織大型防汛應急演練1次,調度督導鄉鎮(街道)和部門開展山洪災害、水庫防洪搶險、地質災害等應急演練280余次,進一步提高了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
防汛應急救援演練搶險救援組等7個組列隊
強化安全要素綜合“保障圖”。強化應急物質保障,全力打造中心庫+分庫點相結合的縣級物資儲備模式,建立建成了以縣級儲備為支撐,鄉鎮、村(社區)儲備為基礎的三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強化應急隊伍保障,動態更新縣鄉村三級應急救援隊伍,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能應急”。強化以督問效保障,組建由一名縣級領導帶隊,分7個督導檢查組,對26個鄉鎮(街道)以及風險點開展督導檢查巡查。2024年,組建各級各類防汛搶險隊伍共300余支5000余人,適時充分備足救生衣、雨衣、雨鞋、移動照明燈塔、折疊帳篷等應急救援物資,對80余個地災點進行實時監測。
防汛安全文化與民族文化有機融合
(黎平縣應急管理局 龍立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