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十幾歲時跟著姑姑嬸嬸們一起繡東西,也沒想過在家門口拿起繡花針也能掙錢養家。”
“這些年孩子上學、老人看病、買肉買菜用的都是刺繡賺來的錢。”
……
一陣陣歡快的笑聲從黎平縣地坪鎮街上的刺繡店傳來,這些刺繡店空間并不大,只有5-10平方米,但幾位繡娘們的歡聲笑語溢出天際,響徹云霄。她們心靈手巧,手藝一絕,很多看似不起眼的“邊角料”(裁剪剩余的布料)經過她們的巧手,搖身一變就是一個個漂亮的手工藝品:絢麗奪目的服飾、花紋豐富的背帶、繡花精致的布鞋……方寸之間展現了巧手編織的瑰麗盛宴。
帶著娃、采著茶、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這句話說的是黎平縣地坪鎮的繡娘們靠著自己的雙手繡出來的新生活。一根繡花針、一卷彩線、一塊布料、一雙巧手,繡娘們穿針引線、挑花繡朵,傳承演繹著悠久的苗、侗、瑤族傳統刺繡文化,同時還與現代工藝相結合,使產品欣賞價值和實用價值有效提升,讓苗繡、侗繡、瑤繡走出深山,繡出了一條群眾就業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來,地坪鎮深度挖掘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資源潛力,探索“指尖產業+節日訂單+農村婦女+就業致富”模式,將農村婦女手工產業從分散生產、零星生產逐步轉向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讓“民族民間技藝”變為群眾自力更生的“民族產業”,使“指尖技藝”變成“指尖經濟”。截至目前,地坪鎮共有刺繡店50余家,實現婦女在家就業200余人,2024年刺繡產業產值預計達200多萬元。
如今,地坪鎮充分利用花橋節、蘆笙比響賽、春社、“三月三”花炮節、豐收節等民族節日和民俗節慶活動展示民族服飾、刺繡、繡花鞋、銀飾等,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下單購買苗繡、侗繡、瑤繡,民族刺繡成為群眾增收致富和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石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