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網友捐款10余萬援助貴州貧困學生
“我媽媽去打工去了。”5歲的饒念大聲的對志愿者說。而坐在邊上的63歲的奶奶卻說,在兒子去世后,兒媳就沒有回來過。老人的兒子前幾天去外地挖煤,死在了井里,留下了三個孩子,又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兩個老人帶著三個孫子,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但老人表示,無論怎么樣都要讓孩子上學。
3月2日,志愿者們走進了貴州省納雍縣昆寨鄉,看到了傳說中的窮孩子們。在給志愿者們介紹昆寨鄉的窮孩子們時,昆寨鄉黨委書記李踐說:“昆寨鄉是一類貧困鄉鎮,很多孩子初中都沒畢業就外出打工去了,原因很多,家庭困難,上學困難……”
從去年6月建立愛心聯盟網,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有近500名貧困學生得到了幫助,其中一對一援助學生上到高中、大學畢業的學生近300人,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網友已經為貧困學生們捐款有10余萬,捐贈的衣服、學習用品、課外書等物資約20余萬。在了解到昆寨鄉很多學生因為家庭貧困無法上學后,愛心聯盟網走進了昆寨,看望了多名貧困學生,拍攝了家訪的照片,發布到了網站,在短短的20天內,昆寨鄉提供的50名貧困學生名單,只有10余人沒有找到援助對象。
志愿者們到大山里去走訪學生,把照片和資料公布在網站上,愛心網友看到學生后就下載報名表,由志愿者進行結對,公布了結對的名單后,愛心網友便可以援助學生了。除了定期的給學生生活費,還要給學生打電話、寫信、寄衣服和學習用品。愛心聯盟網不只是一個中介平臺,只尋找需要幫助的學生,志愿者們監督管理著賬戶,由政府、學校專人共同管理,每一次收入和支出都很清楚。學校和學生都沒有援助者的資料,這些援助者也可以隨時的去看望學生。
對于網上的質疑,愛心聯盟網的創辦人劉宗勇說:“開始無論我們怎么說,他們都不相信,后來有一些網友跟我進山,看到了孩子,看到了孩子的家,也就相信了。我們有很多志愿者開始的時候都很熱情,但后來遭遇到親戚朋友的嘲笑或是質疑,也就放棄了。我們每一次去幫人,都會有不同的聲音,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做了,別人怎么評價并沒有關系。”
對于一個民間公益網站,愛心聯盟網沒有對公的賬戶,也不接受任何捐贈,打造了一個純公益的信息平臺,志愿者們每次活動及日常工作的開銷,都是自己支出。在這樣的團隊里,工作了近兩年的志愿者們并無怨言,他們雖然吃力不討好,但看著一個個的孩子們得到幫助,他們覺得自己是最快樂的人。
據悉,愛心聯盟網僅在3月就讓近50名貧困學生結對,目前正組織全國各地的網友走進昆寨鄉,給孩子們送去衣服、文化用品,送去一份愛。愛心聯盟網已經建立了100多個QQ群,開展的活動深受網友和當地政府的歡迎及支持,很多區域的民間團隊紛紛加入了他們的愛心行列,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劉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