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網速為何這么慢?
今年1月23日,《財富》雜志援引網絡流量公司Akamai的調查結果報道,韓國以14Mbps位居榜首,比全球平均網速1.9Mbps快了7倍多。其后是中國香港(9.2Mbps),日本(8.5Mbps),美國以5Mbps的速度排名第十二。那中國呢?據今年1月19日《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互聯網平均連接速度為 100.9KB/s,也就是0.81Mbps,遠低于全球平均連接速度230.4KB/s(1.84Mbps)。
雖然中國網速這么慢,但中國網民規模卻已 經達到4.57億,較2009年底增加7330萬人。如此龐大的中國網民,因網速慢而付出了多么大的代價?
在我看來,中國網速慢的最大原因是缺乏有效競爭。中國互聯網接入市場仍是幾乎被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瓜分的,兩者分別在南方和北方享受地域壟斷優勢,中國寬帶產業實質上還是處于行政壟斷的處境。
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等三大運營商的高管是經常互相調任的。在國有通信運營商的高管們互相調任的情況下,高管們似乎沒有動力打破寡頭壟斷的現狀。由于缺乏有效競爭,中國網速還維持在令人不滿的低位上。
我們也可以粗略算一下“網絡堵車成本”。截至201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中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18.3個小時,日平均上 網時長2.6個小時。假設中國網速不是現在的100.9KB/s,而是接近全球平均連接速度230.4KB/s,保守假設每位網民因此每天可以節省15分 鐘的時間。那這15分鐘的價值究竟是多少錢呢?中國很多地方的每小時最低工資都超過9元。若保守地按8元計算,那么15分鐘是2元。由于中國網民數量龐 大,4.57億人乘以2元乘以365天,則一年3336億元。3336億元是剛開始運行的京滬高鐵總投資額2209億元的1.5倍。換句話說,每年中國 “網絡堵車成本”相同于一個半的京滬高鐵建設成本,并且這只是用保守估算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