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隆重的苗族二月二敬橋節(組圖)
農歷二月初二的“敬橋節”是劍河苗族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一般流傳于革東、柳川、久仰、觀么、敏洞、南寨、南哨苗族村寨。
到了“敬橋”這天,當地苗族不分男女老幼一大早都前往“敬橋”,兒童穿戴一新,胸前都掛著裝有彩蛋的網袋,堪稱為苗族的“兒童節”。在敬橋架橋飲宴中,若遇過往行人,首次前來踩橋,認為是吉祥之兆,便熱情留住就餐,盛情款待,并以彩蛋和糯米飯相送。
“橋”分別安置在田頭、水溝或行人道上,也有鋪在路面的方便過往行人行走,歇息修陰積德以求人丁興旺。架設的橋有家庭為單位架的;氏族群眾架的;整個村寨群眾架設的公共橋等三種。“敬橋”以家庭為單位,各有 專門的“橋”供祭祀,不能隨意去亂敬某一座“橋”。
“敬橋”必須先架“橋”,凡婚后不育、生女不生男或生男不生女的苗族婦女,需要架“橋”求子,便可架“橋”。
“橋”的材料根據所架設的地點而定,有用杉樹枋、木板、塊石,木凳。架“橋”用紅布、紡棉團、一元二角錢、米、魚、鴨蛋或一只鴨作祭品。在舉行儀式時,巫師口念“祝詞”求神 靈保佑,盡早給這家人送孩子來,并使這家兒女滿堂,等等。“橋”架好并舉行祭祀后,即結束“架橋”儀式。以后,每逢二月初二都要祭祀一次,在三年內如果生了孩子,即在生小孩后的第三年舉行“圓橋”,以示報恩, 以后,連續敬祭。舉行這一儀式時,祭品較架“橋”時使用的祭品貴重一些:如果“架橋”時用蛋,這時則用鴨,“架橋”時用鴨,這時則用一只小豬,以表報答之意。如果三年內沒有生孩子的就仍繼續“敬橋”到生孩子為 止。
在敬祭時,祭品用糯米粑粑、魚、豬肉(刀頭),糯米飯團,染紅鴨蛋以及水酒;其中鴨蛋是不可少的。蛋是小孩最喜歡的東西,用蛋作祭品可以將“陰孩”逗引到自己家中來(緣于生殖祟拜)。此外,還要燒香、燒紙,有的 還剪許多紙娃娃,用竹簽穿著,插手橋的四周,表示子孫成群。據傳說“敬橋”這天,橋神發配很多“陰靈”投胎到世間,因此,“敬”、“架”橋都要搞得熱鬧。
敬橋節這天,有的人家還要敬某些常綠大樹,(拜祭樹“干媽”),某些大石頭、水井等。原因由于小孩多災、生病,經卜占應拜上述某一事物,才能得到保佑,使之長命富貴,易養成人。
敬橋期間有一些禁忌,婦女不能背孩子過橋走親;孕婦或新娘不得在敬祭橋期間過往于他人的橋上,認為懷著的孩子投胎到別人家去。“敬橋”這一天,許多村寨都舉行吹笙,踩鼓、放牛打架,極為熱鬧。
(楊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