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銀飾(圖)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在這一載體中,融合有來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耳檔",起源于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脫”,以及從古代飾物中沿襲而來的 “步搖”、“五兵佩”和中國傳統的龍、鳳、鱗紋樣等等。進入苗族社會的銀飾決不單純表現為某個民族專有的藝術形態, 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合體。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男性銀鐵匠精心做成,據說已有400多年歷史。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藝,不僅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銀飾的種類較多,從頭到腳,無處不飾。除頭飾、胸頸飾、手飾、衣飾、背飾、腰墜飾外,個別地方還有腳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