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通訊員 龍勝洲)“石洞的山高呀高喲,沒有飯吃好風飄。”如今這山歌歌詞被當代勤勞勇敢的天柱縣石洞鎮農民改了。他們利用高山陽光好,亮地土質肥,氣候適宜的優越條件發展種植、養殖業,實現1000人跨越溫飽,農業總產值突破8千萬元大關,人均收入比去年增加180元。
“石洞的山高呀高,高山種煙有錢撈”。這是屯雷村支部書記龍政模、坪地村主任萬世奎,漢寨村民王宗軍等人改寫的侗族山歌歌詞,他們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利用山地科學種煙脫貧致富嘗到甜頭后,堅持年年占山種煙,并不斷擴大規摸,近兩三年來他們種煙都在50畝以上,年收入10多萬元。石洞鎮黨委政府帶領群眾走致富路,調整產業結構中樹立種煙能手為旗幟,號召群眾積極開山種煙,全鎮年均種焑2800畝以上,產煙25萬多公斤,收入400多萬元。今年全鎮123戶種煙3507畝,收煙29萬公斤,煙農收入480萬元。喜獲天柱縣政府種煙獎勵18.9萬元。
“石洞的山多又多呀,山多財多種油茶”。這新歌詞伴著原生太曲調從九龍山上,屯雷坡頭,空中峰頂傳出,這是侗族姑娘在摘油茶子。石洞鎮把綠油油的山岡油茶作為特色產業扶持發展。近兩年來,先后規劃管理零星油茶山10000多畝,使其成為規模的經濟山林。黃土山、黑土山,油茶山年為農民增收300多萬元。大唱“山歌”, 石洞鎮農民在山上種植大板栗、金秋梨、柑桔、藥材等1000多畝,年創收100多萬元。
“土能生白玉地可發黃金,你山頭種煙致富我山下放羊發財”。這是沖敏村龍啟高揚鞭牧羊山沖里放出的歌聲。他利用大山深處綠草豐富的資源辦養殖場,年存欄羊600只以上,收入20多萬元的基調把山歌唱得叮當響。石洞鎮像他那樣圍山養羊的有4戶,圍山養牛的3戶,圍山飼養家豬野豬的100多家,圍山飼養野兔、竹貍的5家,圍山攔水專業規模飼養土鴨、羊鴨,烏雞、山雞的30多人。石洞山里年出攔家豬野豬2萬多頭,牛羊1000多頭只,雞鴨10萬多只,產值100多萬元。
“山上有錢山下有金,我要讓山風也變錢”。石洞鎮黨委政府和農民們也對唱起山歌來,利用高山風力資源積極招商引資。2009年,在天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與廣東東興風盈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簽定了投資開發九龍山風力資源的意向性協議,這個風力發電站的建成,項目第一期空間占地約30多平方公里,裝機30萬千瓦,總投資20多個億元,目前4個風力測試地點已選定,只等春來動工。不久將來石洞鎮山風也是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