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哪些項目屬于微利項目?
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聯合下發了《關于改進和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通知》(銀發[2006]5號),明確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結合實際確定微利項目的范圍。主要包括:家庭手工業、修理修配、圖書借閱、旅店服務、餐飲服務、洗染縫補、復印打字、理發、小飯桌、小賣部、搬家、鐘點服務、家庭清潔衛生服務、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嬰幼兒看護和教育服務、殘疾兒童教育訓練和寄托服務、養老服務、病人看護、幼兒和學生接送服務等。
對于從事微利項目的,貸款利息由財政承擔50%(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各承擔25%,展期不貼息)。
41.在校期間高校畢業生可以獲得哪些就業指導和服務?
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可以到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等部門獲得就業咨詢、用人單位招聘及實習實訓信息、求職技巧及實用技能培訓、職業生涯輔導、畢業生推薦、實習實踐能力培訓和就業手續辦理等多項就業指導和服務。目前,高校已普遍建立了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
42.從哪些機構可獲取就業信息?
⑴ 學校就業主管部門
作為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核心部門,是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順利實現就業的主渠道。
⑵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
包括省(區、市)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市(區、縣、鎮、街道)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職業介紹服務中心或人力資源市場、街道社區勞動服務站所等。
⑶ 市場經營性服務機構
主要包括從事人力資源服務的經營性企業或機構,如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原人事、勞動系統所屬服務機構自辦或以股份形式合辦的企業等。
43.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⑴ 瀏覽各類就業信息網站,包括中央有關部門主辦的全國性就業信息網站、地方主管部門主辦的就業信息網站、各高校就業信息網站及校內bbs求職版面、其他專業性就業網站等(主要網址見表一);
⑵ 參加各類招聘和雙向選擇活動,包括國家有關部門、各地、學校、用人單位等相關機構組織的各類現場或網絡招聘活動;
⑶ 參與校企合作實習,包括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活動;
⑷ 查閱媒體廣告,如報紙、刊物、電臺、電視臺、視頻媒體等;
⑸ 他人推薦,如導師、校友、親友等;
⑹ 主動到單位求職自薦等。
44. 在校期間高校畢業生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提升就業能力?
在學好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根據學校要求或安排,畢業生可以通過選修或必修就業指導課程、參與學校組織的就業實習、技巧輔導、模擬招聘等活動,學習和了解職業資料和信息,充分借助社會實踐平臺,全面提升就業能力。
高職院校畢業生還可通過學校實施的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組織到企業頂崗實習等工作,切實增強自身的崗位適應能力與就業競爭力,促進職業素養的養成。
45.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包括哪些畢業生?
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是指:來自城鎮低保家庭、低保邊緣戶家庭、農村貧困家庭和殘疾人家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
46.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包括哪些畢業生?
一般認為,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是指在心理、身體、學業、經濟、綜合素質等方面處于弱勢的畢業生。
47. 機關、事業單位對招錄(聘)困難家庭畢業生有何優惠?
各級機關考錄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免收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的報名費和體檢費。
48. 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如何向學校申請求職補貼?
為幫助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高校一般都會安排經費作為困難家庭畢業生的求職補助,或對已成功就業的困難家庭畢業生給予獎勵。困難家庭的畢業生可向所在院系書面申請。學校也應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對困難家庭的畢業生給予主動幫助。
49. 面對求職困難,畢業生該如何應對?
⑴ 主動了解國家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努力爭取各方支持;
⑵ 主動聯系學校就業指導老師和專業教師,并保持經常溝通;
⑶ 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廣泛搜集社會需求信息;
⑷ 積極參加校園招聘會和各類人才洽談會;
⑸ 充分利用親友、校友、學校社團等資源,積極獲取就業信息;
⑹ 了解社會發展動態,合理調整求職預期。
50. 離校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如何獲得相應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回到原戶籍所在地報到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能夠享受當地政府部門所屬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提供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就業指導與服務內容包括:就業政策法規咨詢、職業崗位供求信息、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職業培訓信息、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辦理求職登記、失業登記等。
51.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哪里可以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
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在戶籍所在地縣及縣以上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具體辦理辦法可咨詢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
52.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后,可以享受哪些服務和政策?
在就業服務方面,可免費享受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就業政策法規咨詢;參加職業培訓的,可以按規定申請職業培訓補貼;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還可以按規定申請職業鑒定補貼。
在創業扶持方面,可以享受可以獲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持、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培訓補貼和免費的創業服務。(具體見第36問)
符合條件的還可以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和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
53. 什么是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是指,為鼓勵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減輕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壓力,或為降低企業的用人成本,鼓勵其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對上述個人或單位在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后實行先繳后補,給予一定費用補貼。屬于就業困難人員的高校畢業生,在靈活就業后申報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以享受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數額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具體補貼標準由省級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確定。
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靈活就業后,要向街道(社區)申報就業。靈活就業人員應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每季度終了后,按規定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對上季度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補貼。
社會保險補貼資金申請材料應?a href="http://www.zhxpm.cn/html/news/CityNews/jh/"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劍河殺救飼┳幀⑷肆ψ試瓷緇岜U喜棵鷗欽氯啡系摹⒆⒚骶嚀宕郵鋁榛罹鴕檔牡ノ弧⒏諼弧⒌刂返饒諶蕕南喙刂っ韃牧希救恕毒用襠矸葜ぁ犯從〖⒌羌侵じ從〖⑸緇岜O照鶻苫鉤鼉叩納霞徑壬緇岜O輾呀煞訓ゾ蕕繞局げ牧希肆ψ試瓷緇岜U喜棵派蠛恕⒉普棵鷗春撕螅垂娑ń式鷸Ц陡昵胝弒救恕?/P>
54. 什么是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
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用人單位開發的符合社會公共利益需要的服務性崗位或協助管理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和屬于就業困難人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給予一定期限、一定額度的工資性補貼。該補貼撥付給在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單位,目的在于降低用人單位的成本,幫助就業困難人員盡快實現就業和穩定就業。
55. 什么是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
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是指,對就業困難人員、務工勞動者通過初次技能鑒定(限國家規定實行就業準入制度的指定工種)、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給予一定費用補貼。屬于就業困難人員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可按此規定向職業技能鑒定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一次性補貼。
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資金申請材料應附:本人《居民身份證》復印件、登記證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等憑證材料,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后,按規定將資金支付給申請者本人。
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的具體標準由省級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確定。
56.什么是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如何申請職業培訓補貼?
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是指,對登記失業人員參加職業培訓的,據其參加培訓情況給予一定費用的補貼。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此規定,可憑借職業培訓補貼申請材料,向職業培訓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補貼。
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申請材料應附:本人《居民身份證》、登記證等復印件、職業培訓合格證書(職業技能資格證書)或勞動合同復印件等培訓或就業證明等材料、職業培訓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等。
對登記失業人員參加職業培訓后,取得職業培訓合格證書(職業技能資格證書),6個月內沒有實現就業的,按最高不超過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60%給予補貼;對6個月內實現就業的,按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100%給予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具體辦法和標準由省級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確定。
57. 離校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如何申請參加職業培訓?
職業培訓由各地政府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組織。離校后未就業回原籍的高校畢業生可到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或相關部門咨詢了解職業培訓開展情況,選擇適宜的培訓項目參加。
培訓工作主要由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承擔(職業培訓由就業訓練中心、技工學校、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技術學院、企業職工培訓中心實施)。
58. 離校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如何獲取職業資格證書?
高校畢業生個人可向職業技能鑒定所(站)自主申請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鑒定要參加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經鑒定合格者,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59.什么是就業見習?
就業見習是指由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對離校后未就業畢業生到企事業單位實踐訓練的就業扶持措施。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工商總局、全國工商聯和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關于印發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的通知》(人社部發[2009]38號),決定自2009年至2011年,拓展和規范一批用人單位作為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用3年時間組織100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2009年,全國將組織30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
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如參加就業見習可向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咨詢,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是就業見習的組織單位。
60. 離校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如何參加就業見習?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通過媒體以及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才服務機構以及電視、網絡、報紙等多種渠道,發布就業見習信息,公布見習單位名單、崗位數量、期限、人員要求等有關內容,或者組織開展見習單位和高校畢業生的雙向選擇活動,幫助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見習單位對接。離校后未就業回到原籍的高校畢業生可與原籍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聯系,主動參加就業見習。
61.就業見習期限有多長?
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期限一般為六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
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活動結束后,見習單位對高校畢業生進行考核鑒定,出具見習證明,作為用人單位招聘和選用見習高校畢業生的依據之一。在見習期間被見習單位正式錄(聘)用的,在該單位的見習期可以作為工齡計算。
62. 就業見習單位給畢業生上保險嗎?
見習期間所在見習單位為畢業生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63.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享受哪些政策和服務?
⑴ 獲得基本生活補助;
⑵ 免費辦理人事代理;
⑶ 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⑷ 見習期滿未被錄用可繼續享受就業指導與服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