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教師潘通林
本港訊 (資料提供:楊昌林 楊遵華 整理:張奎 楊驥)有一位農民教師領著微乎其微的工資卻在深山的小學中代課23年,為了學生他不惜犧牲兩個兒子的學業,他用自己的愛心甚至靈魂讓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這位普通的農民教師名叫潘通林。
初上講壇 搗蛋班級力取“開門紅”
1986年9月,潘通林高考落榜后,因三穗縣桐林鎮中學缺乏教師,他受邀請上了神圣的三尺講臺,走上了代課之路,這一代就是二十三年。
在潘通林所接任的第一個班級中,有一名在全校出了名的“搗蛋鬼”,通常在上課時間在外面游逛,把校長和老師的批評當“點心”,越是有人注意越猖狂。潘通林接任后,許多教師都暗地為他捏了一把汗,但潘通林另覓它途,走一條別人難以想象的跋涉之路:他從關心這孩子的一舉一動做起,噓寒問暖,為的只是讓這名學生感到他的關心。有一次,天空飄著大雪,這名調皮的學生病倒在家里無法上學。潘通林知道后,立刻用微薄的工資買來藥品,冒著嚴寒翻山越嶺趕往學生家。當他踏進學生家門時,家長也驚呆了——原來,潘通林的頭發和眉毛結冰了,衣服也成了鐵鎧甲。
潘通林的這次送藥,促進了這名學生改變:他不再曠課逛街了,學習也更加努力刻苦了。在這名學生的帶動下,全班學習氣氛濃厚,在當年的期末考試上,該班名列全鎮第一,這也是潘通林所教班級參加的首次期末考試。
不擇沃土 鄉下小學里赤金自閃光
1994年,由于教師隊伍的不斷補充,潘通林被調到更缺乏教師的桐林鎮坦洞小學任教。許多人為他鳴不平:“你教得這么好,都把你調了,從中學教學骨干調下山旮旯小學去當娃娃頭,你真算顛倒到頭了。” 潘通林總是笑著說:“哪里都是教書,中學小學不都一樣是教我們家鄉的孩子?”
坦洞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文化氛圍淡薄。鄉下的孩子,上山砍柴割草是好手,放牛挖土是能手,可書本拿在手上卻很“燙手”,多半孩子是玩耍中學點夾生半熟的新知識。家長們都把學校當成孩子們“肇”的地方(肇:苗語是玩的意思),并不寄望孩子能在學校學到什么。剛入校的潘通林陷入了困境。
潘通林認識到,要改變學生的面貌,首先要改變家長對學校的態度。他不斷地家訪,探訪學生家庭的疾苦,傳送教師的真情。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喜好,找準學生閃光點,并與學生交朋友。之后,家長改變了對學校的態度,全力地支持學校的教學工作;學生們把老師當作朋友,由熱愛老師進而逐漸形成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有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和和諧的師生關系,潘通林便放手于教學了:學生不會做作業,他不厭其煩手把手教;學生基礎差,他利用早晚時間或節假日進行補課……功夫不負苦心人,潘通林所教的班級期末統考成績再次名列全鎮名列榜首,并受到了三穗縣政府、縣教育局的表彰。
愛的奉獻 為了孩子他請纓赴深山
絞強小學坐落在三穗縣桐林鎮的深山中,交通阻塞,從學校到桐林鎮需要翻山越嶺步行幾小時,公辦教師都不愿調入這所深山小學,師資嚴重缺乏。在坦洞小學僅工作了一年的潘通林,于1995年9月主動請纓調入該校任教。
來到絞強小學不久,他的兩個兒子上了中學。但為了便于教學,他毅然把妻子帶到學校,給自己及邊遠學生義務煮飯,并參與學校管理工作,二人儼然當起準夫妻老師來了。此后,夫妻二人經常翻山越嶺去走訪,發動學生上早課,甚至還把“教”送到學生家里。為了加強學生學習,他在這深山老林中上起了晚自習,每當晚上停電,他就自己掏錢買蠟燭點著讓學生學習。
為了讓所有孩子都能讀上書,潘通林走村串寨搞家訪,誰家困難他去誰家,還傻呼呼地把自己僅有的用于家庭生活開支用的百余元代課工資貼進去:學生楊宗瓊由于兩個哥哥上大學,父母久病在床,已到無力上學的境地,他拿出30元給她交了學費,讓她重返校園安心學習,并經常到楊宗瓊家走訪,為她解決生計問題;學生楊紅,父親去世,母改嫁,自己跟75歲的爺爺生活,哪有錢叫學費上課?潘通林拿出錢,包了她的學費和學習用品……每當有學生生病,他還上山采草藥煨給學生吃。1999年,絞強小學大面積患流感,他用他的草藥治愈了全校48名學生。
因工資收入微薄,再拿出錢去幫助學生,他自己的兩個兒子再也讀不起書。妻子多年來的積怨終于火山爆發:“就是你這個沒出息的死人,怕死打工,就是去挑磚也不會一個月那150塊錢,現在好了,兩個這么小就被你逼去打工,你心甘了。離婚!跟你這樣的人過日子一輩子窩囊。” 潘通林陷入了沉思:出去打工,放不下心愛的學生,不去打工,自己確實對不住妻兒,欠他們娘仨的太多了……
就在潘通林舉棋不定的時候,大兒子的一句話讓她重新抖擻了精神:“你就放心去教書吧!我和弟弟打工也能行!” 潘通林想了想,也沒有其他辦法就同意了。“由他們打工去吧!怎么也不能虧了學生,辜負了把孩子交給我的家長。”采訪的時候潘通林對我如是說。
2007年9月,三穗縣開始清理代課教師,所剩無幾。三穗教育局考慮到潘通林的工作能力較強,是全鎮有名的教學骨干,有意留其任教,但沒有權利漲其代課工資。潘通林以平常心接受上級決定,至今仍在絞強小學任教。潘通林說:“只要孩子們需要、領導對我信任就夠了,錢多錢少算不了什么。”
歲月如歌 23年來教學成果豐碩
在潘通林的艱苦工作,23年來,他所教育過的學生中出了10余名大學生,如今分散在黔東南州各地工作。潘通林獲得地方到省級共100多個獎項,筆者看到,潘通林曾被貴州省教育廳評為貴州省邊遠山區“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
“百花叢中血汗灑,平苦終身他無求,三尺圣地勤耕耘,文明道路遍開花。” 何旭鵬的詩歌正是潘通林的真實寫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