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凱歌執導的《趙氏孤兒》在萬眾矚目之下于12月4日上映,片中葛優顛覆了一貫的喜劇形象,三場哭戲演繹得非常到位,老戲骨王學圻也演出了有血有淚的一代梟雄形象。影片雖然后半段略顯后勁不足,但前半段想當給力,滅門戲、救孤戲拍攝地絲絲入扣、大氣悲壯。
網易娛樂12月5日報道 由陳凱歌執導的《趙氏孤兒》在萬眾矚目之下于12月4日上映,打響了賀歲檔車輪戰的頭炮,網易觀影團于第一時間組織網友觀看了這一賀歲檔的熱門影片。片中,葛優顛覆了一貫的喜劇形象,三場哭戲演繹得非常到位,老戲骨王學圻也演出了有血有淚的一代梟雄形象。影片雖然后半段略顯后勁不足,但前半段想當給力,滅門戲、救孤戲拍攝地絲絲入扣、大氣悲壯,而借水墨動畫來重現往事這一形式也別出心裁。總體來說,這部《趙氏孤兒》仍然是近期華語電影中的佳作,故此網易觀影團給了它4顆星的成績,推薦大家觀看。
葛優三場哭戲很給力 王學圻成功演繹一代梟雄
影片《趙氏孤兒》在人物設定上,對傳統版本做了較大顛覆。首先,葛優飾演的程嬰身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不再是趙氏的門客,也和趙氏沒有直接聯系,而是變成了一個無意中卷入大事件的市井郎中,只是出于善良的性格而在最不恰當的時機出現在了趙家,直接掉進了漩渦的中心。影片用相當篇幅,來刻畫和鋪墊程嬰這樣一個小人物的心理動機變化過程,讓程嬰不再“高大全”,更能被現代人所理解。而除了葛優開場呼嚕嚕吃面條的鏡頭引起小范圍笑場外,他的表演很快帶觀眾進入角色,讓人忘了他的笑星身份。葛優還展現出哭戲功底,片中接連哭了三場,卻從不淚流滿面,隱忍的樣子頗具感染力。
屠岸賈在很多版本中是個大反派,在元雜劇中更已成為罪惡化身,殘忍無度,幾乎找不到任何可取之處。但電影給了奸賊屠岸賈更多人性化的空間,他殺害趙氏滿門也是有其理由的。由王學圻飾演的屠岸賈卻是隱忍而兇殘的,展現出了這一飽經世事的梟雄的不同方面,有十足的人情味兒,甚至不可思議的與趙武相親相愛。王學圻將處于權力頂峰的寂寞、希冀都詮釋得很到位,張弛有度的父子情,給最終的死亡以逃不脫命運懲罰的存在感。尤其在結尾與趙武的決斗戲時,屠岸賈的不忍與無奈收獲了不少同情與感動。
就整部影片來看,黃曉明飾演的韓厥行為、性格有點古怪,他的戲路也被部分觀影團成員質疑與其他人有所出入。而張豐毅、范冰冰、趙文卓的戲份都很少,較之葛優、王學圻等老戲骨的演繹,發揮空間較少。至于成年版趙孤的形象,也被質疑稍顯單薄。作為必需要對敘事時長有所控制的電影,在保證了屠岸賈和程嬰兩個角色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同時,也無奈犧牲了趙氏孤兒這個角色進一步豐富的可能,讓他成為了一個傳遞仇恨的工具。片中,趙孤成為相對面目模糊的角色,他一直生活在程嬰和屠岸賈的陰影之下,幾乎沒有機會表達自己對身份認同的困惑,從而失去了“我是誰”這個傳統悲劇性主題的可能。
滅門戲水墨動畫成亮點 樹林戲處理稍顯薄弱
《趙氏孤兒》如同陳凱歌的前作《梅蘭芳》,前半段很給力,到了后半段則較顯后勁不足。開篇把力量放在了屠殺上, 前一個小時被觀眾公認作最精彩、最喜歡的部分,在節奏和內容安排上令人稱道。先是為滅門戲設置了層層鋪墊,如趙盾趙朔父子權傾天下,排擠屠岸賈、晉王對妹夫家族的作為等,對反派屠岸賈的屠殺行為也不遺余力且巧妙地埋下伏筆。之后屠岸賈設毒計弒君,并在朝堂上嫁禍趙盾,當場大開殺戒,這一連串的戲極為驚心動魄。趙盾被惡犬咬傷、登車逃命后卻在車攆上連中數箭、車攆直跌進山谷而慘死;趙家所有女眷被吊死,男人則被砍殺,三百余人橫尸在門前;莊姬自刎悲壯的倒在血泊中;屠岸賈將襁褓中的程勃一怒摔死……這段戲拍攝的一氣呵成,較為大氣悲壯。
至于程嬰如何營救保住趙孤,也設計的環環相扣。觀影團的成員在接受采訪時說,整個趙家被圍殺、莊姬臨終托孤那部分做的非常漂亮和干凈,也是全片故事性最強的地方。在傳統戲曲中程嬰喪妻失子后,悲痛欲絕之下畫就了雪冤圖,用水墨丹青記錄下往事。在影片中,陳凱歌還細心的還原了這一幕,并別出心裁的用水墨動畫來重現慘事,這一設計也博得不少觀眾好評。
相較之下,后半部趙氏孤兒首次出征,在樹林間遇敵的戲份則處理地過于簡單。有觀眾直言,“前面的滅門戲拍得非常大氣,但是后面怎么能把大戰役拍成了樹林戲呢?”也有觀眾質疑屠岸賈只身救趙孤頗為不合理,直指這段戲讓人有80年代TVB劇集的感覺,“明明敵人很多,怎么可能屠岸賈一出現就全給消滅了?”此外,“程勃”的感情變化也較顯突兀,前一刻還奮力要救屠岸賈,為了取藥不惜與程嬰翻臉,卻在了解真相之后沒有一絲糾結,怒發沖冠地與其仇人相向,猛烈地刺出一劍,十五年的恩情瞬間化作浮云,全然忘記了“干爹”剛為了救自己身受重傷,感情的變化并未交代清楚。對此,部分觀影團成員稱,“影片采取三段式的敘事,分別是趙孤的嬰兒期、8歲時與15歲時,但在趙孤與屠岸賈的情感上的銜接不是很連貫,整體感覺三部分風格不同。”
故事改編更具戲劇沖突 程嬰變“林沖”缺乏信仰
從故事設定上,陳凱歌《趙氏孤兒》的故事對原著進行了全新的改變,故事圍繞草澤醫生程嬰在陰差陽錯之下,舍棄自己孩子的生命救助趙氏孤兒,并將其養大成人為子報仇。影片的重心轉到了葛優飾演的程嬰身上,在悄然之中完成了一個主題和視角的轉變,“復仇”這個故事主題,成為程嬰的任務而非趙氏孤兒的任務。結局也打破慣常復仇戲的“一劍泯恩仇”,將一個熟悉的古典悲劇改編地更加可信和接地氣。而藏孤的地點也作了重新修改,在史記中記載程嬰帶孤兒藏匿到山中,并在深山里將其養育成人,影片中程嬰帶著“趙孤”藏于仇人屠岸賈家中,隱忍的養大趙孤且讓屠岸賈與其相親相愛,十五年后才揭露真相,這一設置讓故事更具戲劇沖突。
但與此同時,也有觀影團的成員對于影片的劍走偏鋒表示難以理解。傳統戲曲中的程嬰,忍辱負重、舍棄親生救趙孤是為了忠義,這番大義滅親的基調在如今很難獲認同,但陳凱歌在將一切改編地更人性化之后,程嬰變得好似春秋版的“林沖”,本是不犯我我不犯人,在被殺了全家之后選擇了復仇。有觀眾直指,“我感覺程嬰的調子被降下來了,這個人物更悲哀了,為了一個毫不相干的人,稀里糊涂地搭進了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后半生,有點不可思議。戲曲這那個的程嬰在之所以能熬過來,是因為信念,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稀里糊涂被卷進是非的人能笑到最后。盡管葛優把程嬰這個小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十分得體,但從感覺上仍然讓人難以置信。”
影片《趙氏孤兒》的英文片名叫“Sacrifice”,直譯過來是“犧牲”。“犧牲”這個詞有“為堅持信仰而死”的含義,但不少觀眾質疑,當程嬰做出了家人、歲月、友誼和尊嚴等等犧牲之后,并不明白他所堅持的信仰是什么。在影片結尾,程嬰借助趙氏孤兒所完成的復仇,因為缺乏具體目標和具體事件的呈現,顯得有些曖昧和猶豫,因為之前對人物動機的種種消解和再詮釋,導致故事發展到最后,因為缺乏終極意義的支撐,看完總覺得有一口氣出不來。對此,有觀影團成員表示,“影片為了有一些新意在里面,做了一些調整,但到了結尾難以避免地露出了些馬腳。因為之前做的一切并不是為了忠義,而是為了仇恨、巧合做的復仇,復仇到后面就很沒有力量了。”
“育兒經”“斷背戲”引質疑 笑點容量大有所“跑題”
無論從開篇或是結局來看,《趙氏孤兒》無疑是一部基調悲壯的戲。但不知是陳凱歌無心插柳還是有心為之,影片有不少笑點很難讓人忽略。影片開始沒多久,在莊姬與韓厥爭奪趙孤這一緊張戲份時,抱著襁褓的韓厥竟然一腳踩到了地上的魚,被摔了個腳朝天,孩子就這么扔飛出去被莊姬接住,韓厥強作鎮定,馬上起身裝酷拔劍時的表情,成為影片的第一枚重磅笑彈。片中還有一些特設的搞笑情節,比如程嬰與“小趙孤”總是一身統一的“親子裝”,手牽手在街上走;還有一場戲韓厥和程嬰故意在“小趙孤”前假扮仇敵,“小趙孤”卻信以為真,情急之下一口咬住了韓厥的屁股;“小趙顧”生氣時威脅程嬰,“哼,我要去告訴干爹,你和疤臉的事”……為影片制造了多次笑場。
影片還充斥著不少“育兒經”,后半段的主題基本圍繞葛優和王學圻飾演的兩位父親如何教育孩子而展開,一個講究謹慎,一個講究自由,沖突起來,就孩子教育問題產生了極大的爭執,葛優的含蓄內斂與王學圻的溺愛張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外,按照劇情,韓厥和程嬰二人在密謀復仇的15年間,兩人常常會私下會面,婆婆媽媽的感覺頗有點“夫妻”的味道;而他們二人關于如何復仇的對話,也在黃曉明夸張的演繹下,變得十分曖昧。韓厥質問程嬰說“八年了,你對我公平嗎”、“你不怕他把我們的事告訴屠岸賈嗎”時的幽怨眼神,看來讓人不禁捧腹。
這些情節為影片增添了不少溫馨的元素,但同時也有觀影團的成員表示,“不仔細看這些細節的話,故事很有悲愴意味。只可惜添了這些無心做出來的喜劇效果,讓人很無奈地笑了,感覺沒那么悲劇了。他們的關系也拍得有點過了,密謀殺屠的關系其實沒那么重要,至少沒顯示出強烈的震撼感。觀眾會笑場,也是在這個事過火的情況下。”也有觀眾直指,一個多小時的其樂融融的撫養過程,容量太大,反倒把“趙氏”這一深重悲劇故事變成了外殼,導致整部片子給出的力不是最強的,現在影片的感覺有些跑題,在好的狀態下出現了輕重失調,“如果把撫養小孩的過程縮減成半個小時,全片的悲劇狀態可能大家更能接受、感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